近六成物种可能生活在土壤中

2023-08-10 09:07来源: 科技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种生物。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科普园地】

  科技日报北京8月9日电(记者刘霞)珊瑚礁、深海或热带雨林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热点,但与土壤相比,它们可谓“小巫见大巫”。瑞士科学家首次对全球土壤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土壤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地球上约59%的物种在此繁衍生息。相关论文发表于7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瑞士联邦森林、雪和景观研究所、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搜索了现有科学文献,重新评估了已被鉴定潜伏于土壤中的物种的数据集。结果表明,地球上约59%的物种生活在土壤中,是此前对土壤物种丰富度估值的两倍多。此前的数据表明,只有25%的物种生活在土壤中。

  生活在土壤中的所有物种中,比例最高的是真菌,90%的真菌生活在土壤中;其次是植物和它们的根,86%生活在土壤中;蚯蚓和蜗牛等软体动物有20%生活在土壤中。

  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土壤物种多样性的数据极不完整,尤其是在全球南方,研究结果在某些情况下显示出巨大的差异。例如,平均而言,有40%的细菌生活在土壤中,但范围从25%到88%不等。病毒也是如此。

  该研究是首次但重要的尝试,旨在估计在土壤中生活的物种的比例,目标是为全球土壤及其生物保护决策提供基础。土壤的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但土壤承受着来自农业集约化、气候变化、入侵物种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因此应加大保护力度。

[责任编辑: 宋雅娟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1
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1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21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
20
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
20
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19
5月18日上午,大熊猫“兴兴”和“靓靓”结束11年的旅马生活,启程回中国。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
19
5月18日,河北唐山南堡盐场的工人将收获的春盐装船(无人机照片)。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盐场的35万亩盐田迎来春盐收获期,工人利用晴好天气加紧收获,盐田里处处繁忙景象。
19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突破口,倾力建设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不断探索“博物馆+”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把考古现场“搬”进展厅、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物魅力。
1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