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产攻关示范田里,徐淙祥(右)和儿子徐健(左)、孙子徐旭东查看新品种大豆的出苗情况。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26日,徐淙祥在国家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安徽省太和县张槐村监测站,准备查看田里的风速、风向、光照度等指标。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28日,徐淙祥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产攻关示范田里查看苗情。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26日,徐淙祥(左)在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指导村民张丙银种植大豆。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26日,徐淙祥(左)在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指导村民张丙银种植大豆。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2日,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手操作机械设备收割小麦。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发(郭海洋 摄)
6月2日,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徐淙祥站在麦田里。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发(郭海洋 摄)
6月8日,徐淙祥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整理收获的小麦。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8日,徐淙祥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查看收获的小麦。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28日,徐淙祥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查看用于研究的小麦样品。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8日,徐淙祥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整理大豆种子,为夏种做准备。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2月21日,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产攻关示范田里,徐淙祥(左)和孙子徐旭东一起查看苗情。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2月21日,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徐淙祥(右)和孙子徐旭东查看无人机喷洒农药。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2月21日,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徐淙祥在实验室里对农作物样品进行称重和记录。
“三夏”时节,70岁的徐淙祥忙碌不停。麦收刚结束,他抓紧时间选购有机肥料、准备种子、到田里查看土壤情况,准备种植新一季玉米和大豆。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自1972年开始种粮以来,他已经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2010年,他牵头成立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今年夏收,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等举措,合作社内部分小麦田块仍取得超过800公斤的亩产量。
自己不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的同时,徐淙祥也经常向周边其他农户传授种粮技术,帮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要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