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3月31日电 (记者 李贵刚)31日,殷墟甲骨文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专题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此次会议旨在全面总结殷墟甲骨文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深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维系中华民族的作用。
河南是甲骨文的故乡,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战场”。作为中国文化大省,河南拥有丰富的文字资源,地下出土和传世的古文字资源更是门类齐全、数量巨大。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6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殷墟考古和甲骨文发展休戚与共。新时期殷墟考古的成果不断刷新人们对殷墟晚商文明的认知,希望各方形成合力,多出学术精品,培养专业学生,建设具有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保护、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复合型学科。
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表示,此次会议对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有着重要意义,他建议持续深化文字资料的整理和基础研究,打造集教育、科技、人才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加强甲骨文阐释和成果的创新转化,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推动文字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完)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