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12次国际援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2023-02-09 16:27来源: 央视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此次震发9个小时后又发生了第二次7.8级地震。两次地震使得大量房屋建筑倒塌,许多著名建筑受到严重破坏,给土耳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向土耳其和叙利亚提供紧急援助,宣布将向土耳其的救援工作提供4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派遣救援队伍、医疗队伍,并提供救灾所需物资。

  除了已抵达的中国救援队,还有10支社会应急力量共118人赶赴土耳其进行救援。

  2001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已有22年的救援经验。在这22年的进程中,他们曾赶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海地、新西兰、日本、尼泊尔和莫桑比克等国家参与救援。此次前往土耳其震区进行救援,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12次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并不断扩大援助规模,用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的12次国际援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2003年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

  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里氏6.7级地震,2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派出30名富有经验的救援队员组成救援队伍前往阿尔及利亚开展救援行动。5月30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赴阿任务回国。这是中国救援队首次参与国际地震灾害的救援行动。

  

中国的12次国际援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2003年伊朗巴姆地震救援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地区发生7.0级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派出50名救援队员在巴姆重灾区进行营救和医疗援助。在这场救援行动中,中国国际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伊朗地震灾区的亚洲救援队。

中国的12次国际援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救援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近海发生9.1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造成周边国家30万余人死亡。中国国际救援队分两批派遣75名队员赶赴班达亚齐进行救援,共医疗救治伤病员4000余名,搜寻并清理69具遇难者遗体。此外,中国国际救援队还协助恢复当地医院,为伤病者提供更多的医疗帮助。

中国的12次国际援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救援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发生7.8级地震,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争分夺秒地前往灾区,是最早到达重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伍。在巴拉考特及其附近地区,中国国际救援队进行了搜救排查工作,成功营救出了3名幸存者,并对590余人进行了救治。中国国际救援队此次还首次担任了国际救灾行动的协调员,为在巴拉考特地区成功开展国际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12次国际援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2006年印尼日惹地震救援

  2006年5月27日,印尼中爪哇省日惹市发生6.4级地震。中国政府于29日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赶赴印尼地震灾区,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此次救援队伍由44名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及地震专家组成,携带了五吨医疗救援物资奔赴现场。在近20天的救援工作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共救治伤病员3000多名,为震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的12次国际援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2010年海地地震救援

  2010年1月13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派遣60名队员紧急飞赴海地首都太子港开展救援行动,对30余处受地震灾害破坏最严重的区域进行了勘测和评估,制定了科学的营救方案,救治伤员2500余人。

中国的12次国际援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2010年巴基斯坦洪灾救援

  2010年巴基斯坦爆发持续一个多月的特大洪灾。中国先后于8月27日和9月14日派出两批总计由116名队员组成的国际救援队和4架直升机救援队深入巴基斯坦南部受洪灾最严重的特达地区参与救灾和医疗防疫工作,至10月4日行动结束时,共医治伤员约25700人。

中国的12次国际援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2011年新西兰地震

  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发生6.2级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派遣10名队员在上百名失踪者被埋的坎特伯雷电视大楼废墟上开展搜救及清理工作,为现场搜救救援提供帮助。

中国的12次国际援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造成18000余人遇难和失踪。中国国际救援队派遣15名队员紧急前往救援,是首支到达灾区的外国救援队伍,他们不畏冰雪严寒,提供了及时高效的援助,获得了高度评价。

中国的12次国际援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2015年尼泊尔地震救援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震区,搜索排查18个工作点430处建筑物,有效救治灾民3750人次,发放价值160余万元的药品物资。此次救援行动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执行国际救援任务准备时间最短、出动速度最快、救援目标判断最准、救援效率最高的一次国际救援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充分展现了中国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的12次国际援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2019年莫桑比克热带风暴救援

  2019年3月15日,非洲东南部遭受热带气旋“伊代”袭击,暴风、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中国救援队携带救援装备和后勤保障物资共约20吨,开展了为期12天的救援行动,共治疗3337人,为当地灾民发放急需药品2900份、饮用水2320升、食品7800份。同时,作为唯一的国际救援队伍代表受邀参加莫桑比克总统接见,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中国的12次国际援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国际援助 中国温度

  在此次土耳其地震的救援中,中国也为震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遥感技术是判断震区灾情的重要手段,据环球时报报道,土耳其大地震发生后,天仪研究院第一时间安排巢湖一号卫星对地震灾区紧急成像,于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6日11时5分成功获取了震中周边区域雷达遥感影像。同时,还利用SAR影像的成像特点,研判震区居民区损毁情况并进行分析。此外,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在震区天气恶劣光学卫星成像困难的情况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在12次国际救援行动中,中国始终用行动和真诚践行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持续贡献中国力量,将“中国红”的温度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守望相助,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责任编辑:黄童欣]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27日,“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日常使用的小喇叭等5件(套)实物被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上午9时许,学生们的早操散去,华坪女高的校园里,张桂梅拿着小喇叭的身影在学生的队伍末尾缓慢地往回走。
28
2025WWS世界女子斯诺克锦标赛27日在广东东莞落幕,在决赛中,中国选手白雨露在2:4落后的逆境下,连胜四局,以6:4逆转世界排名第一的泰国名将明克·努查鲁特,成功卫冕。
28
5月27日,在国际邮轮“爱达·地中海”号上,工作人员为游客演出。当晚,随着国际邮轮“爱达·地中海”号缓缓驶离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泊位,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时隔五年再次迎来国际邮轮始发航次。
28
5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由中铁二十局承建的铜陵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完成T梁预制施工,项目建设正式进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27
时下,华北平原麦浪滚滚,一派丰收在即的景象。在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往来田间,看小麦长势,进行各种试验,为小麦丰产保驾护航。
27
近年来,浙江安吉全力打造多元化夜间经济形态,通过创新业态、优化布局、完善配套等举措,激发消费活力。
27
夏初时节,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举办“兴生态·宏文旅·泰美好”第六届文化旅游活动。热闹欢快的歌舞表演、激情四溢的民俗运动,吸引当地牧民和游客参与其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6
5月25日下午,重庆菜园坝火车站(重庆站)标志性建筑华铁宾馆爆破拆除。重庆站于1952年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本次爆破标志着该站进入全面改造阶段。
26
5月25日,收割机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北幢村的一处麦田里收割小麦。
26
端午节将至,各地举行包粽子、做香囊、龙舟竞渡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人们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喜迎端午佳节。
2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