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溯源
宋人焚香之时,讲究“唯取香清而烟少者,若浓烟扑鼻,大败佳兴”。浓烈刺鼻的烟气已不再为时人所推崇,他们更着意于一种清净悠远、淡雅芬芳的熏香意境,因此摸索出一套“隔火熏香”法来控制香炉的出烟量。《陈氏香谱》中记载:“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矮桌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银叶或云母,制如盘形,以之衬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慢,无烟燥气”,说的就是“隔火熏香”的秘诀。焚香之前,要先将部分炭火埋于炉灰当中,依据所需温度调整炭火露出的面积。随后在炭火之上用银片或云母片做为承盘,放置香料。利用炭火的温度使香料缓慢、均匀地受热。这种焚香之法不但使得香味和缓,不过于浓烈刺鼻,而且能有效减少烟雾出现,使室内焚香环境更为安全舒适。摆脱了上古燃香时出于“奉神明”的需要而刻意追求的烟火气,这种“有香不见烟”的焚香方法显得更加细腻雅致,充满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