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吃的螺蛳是这么养出来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2022-08-29 10:58来源: 南国早报客户端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你知道你吃的螺蛳从哪里来吗?近日,“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福建举行,和全国其他地区养鱼养虾不同的是,广西的亮点在于在稻田里养螺。一般情况下,小的螺蛳被送去螺蛳粉店熬汤,大的直接进入夜宵摊供食客们“撩螺”。记者了解到,广西的螺蛳养殖面积超6.5万亩,产量超2万吨,为柳州螺蛳粉产业“从小到大”做出了卓越贡献。

  水稻与螺蛳和谐共生

  8月27日,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团城村里,陆德志承包的稻田有些还未收割,阳光下,稻苗给田里的螺蛳洒下一片阴凉;另一块田里的晚稻秧苗刚刚长整齐,在半清澈的水中,依稀可以看到一颗颗黑乎乎的螺蛳静静躺在泥中,随手一捞就有五六颗。

你知道你吃的螺蛳是这么养出来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在稻谷下生长的田螺。记者 邹财麟 摄

  刚下完一场大雨,稻田里的水位比较高,陆德志的堂弟拿着桶,在田里摸索了一会,桶里的底部就装了一层全身是苔藓的螺蛳。

你知道你吃的螺蛳是这么养出来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陆先生在稻田里摸田螺。记者 邹财麟 摄

  “300亩稻田,已经收了两次螺,目前供不应求。”2021年,一次到柳州游玩时,陆德志无意中接触到稻田养螺的模式,随即就回到南宁承包了300多亩农田,亩产约1000公斤,目前已经是不少螺蛳粉店和夜宵摊的螺蛳供应商。

  记者了解到,稻田养殖的螺蛳规格一般分成小、中、大三个规格,其中小螺的直径在1.2厘米左右,这种规格通常是用于螺蛳粉熬汤的原料,熬上2-3个小时后,螺蛳粉的汤浓郁鲜美;中螺和大螺的直径在1.2-2厘米左右,直接供应给夜宵摊,用于“撩螺”。

你知道你吃的螺蛳是这么养出来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田螺根据不同尺寸分“汤螺”“炒螺”,按不同价格来销售。记者 邹财麟 摄

  在南宁市埌西市场的一家连锁品牌螺蛳店里,吃粉的客人络绎不绝,汤料里的螺蛳就来自陆德志的稻田,“每天给他们供应的螺蛳在300公斤左右”。

  夜晚,南宁市各个夜市灯火通明,稻田里的螺蛳再次登场,配上烧烤、啤酒,深受人们的喜爱,先慢慢吮吸螺的汁,再挑出螺肉,满口螺香。陆德志表示,南宁本地养殖的螺蛳基本上不够供应,有时免不了要从区内外调货,比如柳州、湖北、安徽等地。

  小小田螺助推螺蛳粉产业 

  石螺,是消费者最常吃的品种,生活在溪水和清净水中,喜欢阳光,以藻类、苔藓等水生植物为食料。在池塘、水沟边,四季皆可摸到。

  肥美的螺肉,是广西最寻常的食物,也是本地人最引以为傲的撩人美味。吃螺蛳粉,喝一口鲜香的螺汤,对于广西人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螺蛳粉的产地柳州,养螺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稻田里养螺的技术已成熟,养殖面积6万亩,占全区的90%以上。

  螺蛳,作为柳州螺蛳粉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需求量极大,也给大力发展田螺创造了一个机遇。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在标准化“田螺养殖”的示范带动下,8万亩保水田的天然田螺从此进入商品时代。

你知道你吃的螺蛳是这么养出来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福诚生态农业科技稻螺养殖基地承包的农田全貌。记者 邹财麟 摄

  2017年以来,柳州市开始螺蛳养殖基地建设,发展多种成熟的稻田养螺共生模式,实现了“稻不减产、稳粮增收、一水两用、绿色发展”。

  记者了解到,过去柳州本土的螺蛳粉生产厂家大多要从湖北等地采购石螺,不但货源不稳定,而且新鲜度也大打折扣。如今螺蛳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增加,让企业极大减少了生产成本。

  陆德志也表示,未来将扩大稻田养螺面积,提高产量,对接柳州的袋装螺蛳粉企业,进一步拓宽产业链。

  对稻螺养殖给予补助

  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现有稻田面积2310万亩,保水田1627万亩,其中超过1000万亩的保水田适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近年来,广西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2亿元,摸索和总结出具有广西特色、适合广西发展的“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十大模式”,全区稻渔综合种养总体规模达120万亩,其中,“广西三江模式”获评为全国渔业扶贫以及南方丘陵山区产业扶贫典型范例。

  为调动养殖户积极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支持有条件的市县,衔接乡村振兴资金补助螺蛳养殖。如柳州市对发展“广西三江模式”稻螺养殖、低产田主养螺蛳、稻(藕)田套养螺蛳的主体,亩均增加500—1200元的补助。

  记者了解到,围绕螺蛳粉产业发展需求,广西目前确定螺蛳养殖的主推品种为梨形环棱螺(石螺)、中华圆田螺2个品种,总结出“稻+螺”“稻+螺+虾”等成熟养殖模式,在柳州市螺蛳养殖核心示范基地,稻田亩产鲜螺超过1300公斤。

  为促进产销衔接,广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为螺蛳粉生产企业与螺蛳养殖企业搭桥牵线,线上线下结合拓展市场,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发展螺蛳精深加工,研发螺蛳酱包、膨化食品、预制菜品等,抢占发展先机。

  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稻田养螺的模式从柳州开始,逐渐在全区铺开,目前全区螺蛳养殖面积超6.5万亩,产量超2万吨,助推柳州螺蛳粉在8年时间从“小米粉”发展为超500亿元规模的“大产业”,创造3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20多万农村人口人均增收近万元。

  

  作者:张文卉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车辆准备通过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边检站(10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来自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来,截至今年10月22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粤港澳三地的旅客数量已超过9334万人次,车辆累计超过1942万辆次。
23
当日,空中客车公司在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在天津投产。据悉,空客二线项目总占地约30万平方米,包括总装厂房、喷漆机库、最终装配及工作组机库等13个单体建筑。
23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
23
金秋时节,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世纪田园粮食功能区的30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金黄的稻田、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田园画卷。金秋时节,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世纪田园粮食功能区的30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金黄的稻田、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田园画卷。
22
时下,新疆和田地区的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换妆的胡杨林与水天相映,共绘金秋美景。时下,新疆和田地区的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换妆的胡杨林与水天相映,共绘金秋美景。
22
10月21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棉农在固定棉花包。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
22
在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继能源站,工作人员检查、记录设备运行情况(10月19日摄)。为应对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太原市于10月19日提前启动供热工作,并通过加强巡检、24小时监控等措施,保障群众温暖舒适过冬。
21
10月20日,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检修人员在古泉换流站进行检修作业。10月17日至10月23日,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站——安徽宣城古泉换流站迎来年度停电检修。
21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龙羊峡库区地处黄河上游,依托库区丰富的冷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地发展起小银鱼特色渔业。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龙羊峡库区地处黄河上游,依托库区丰富的冷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地发展起小银鱼特色渔业。
21
10月18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龙桥社区,村民在四川农业大学科技示范点整理收获的香稻。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国秋粮收获近七成。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国秋粮收获近七成。
2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