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原医学事业“拓荒者”吴天一 :扎根青藏高原 当险峰上的生命守护者

2022-08-20 10:40来源: 央视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央视网消息:在世界屋脊上,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带领医学团队,跋涉在离蓝天、白云最近的天路。他是征服高峰的“攀登者”,是我国高原医学事业的“拓荒者”,更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和感动中国人物,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

  从医一甲子,吴天一院士以真挚的人民情怀,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名字,深深烙在青藏高原各族群众心中。

我国高原医学事业“拓荒者”吴天一 :扎根青藏高原 当险峰上的生命守护者

  87岁高龄的吴天一院士现在仍带着心脏起搏器及多处伤病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带领团队推进关于高原医学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1951年,他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考入中国医科大学。1958年,吴天一和妻子响应党中央号召,来到青海支援大西北建设。当时高原病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尚属空白,许多初到青海的内地建设者患上高原病却耽误了治疗,甚至献出了生命。

我国高原医学事业“拓荒者”吴天一 :扎根青藏高原 当险峰上的生命守护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天一:(当年)我作为一个年轻的医生,我是有责任。一个立志走一生。就是我要从事高原医学研究,要保障高原人健康。

  1978年,吴天一与同事共同创建了全国第一家高原医学研究所。为尽快全面掌握各种急慢性高原病,1979年至1992年,吴天一主持了历时10多年、覆盖10万人的高原病大调查。多年在高原奔波,长期从事实验工作,让吴天一遭遇了很多困难,全身14根骨头断裂,右耳鼓膜前后4次破裂,双眼在强烈的紫外线刺激下得了严重的白内障,但他仍未改初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天一:哪个地方海拔高,哪个地方比较偏远或者最偏远,我就到哪去,为什么?只有那里,取得资料是最有科学价值的。

我国高原医学事业“拓荒者”吴天一 :扎根青藏高原 当险峰上的生命守护者

  吴天一院士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标准,被国际高山医学协会作为国际标准并命名为“青海标准”,2005年在国际上统一应用。他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14万劳动大军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工作4年,无一例因急性高原病死亡的世界医学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天一:国家支持,我一定能做出成绩。今后还应该做一下高原人群大健康的、提高生命质量的科研工作和实际的医疗工作。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国球”点燃了京西的激情。与此同时,看台上八位特殊观众的身影被镜头捕捉——他们是受邀前来观赛的外卖骑手,是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奔跑者”。
06
长假期间,“科技+文旅”的文旅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潜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无处不在,为“双节”假期增光添彩。长假期间,“科技+文旅”的文旅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潜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无处不在,为“双节”假期增光添彩。
06
在5日于挪威弗勒举行的2025年举重世锦赛男子71公斤级别的比赛中,中国选手何岳基夺得抓举单项金牌、总成绩铜牌,并刷新了抓举世界纪录。
06
连绵阴雨初歇,位于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云雾缭绕,气象万千。连绵阴雨初歇,位于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云雾缭绕,气象万千。连绵阴雨初歇,位于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05
202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100周年,朱红宫墙见证了跨越世纪的变迁。曾是皇家专属的禁苑,如今成了万民可入的文化殿堂。昔日的皇家红,如今成了每个普通人都能定格的“家国色”。
05
国庆中秋假期,人们选择多种方式出游赏景、放松休闲。
05
国庆假期,重庆凭借立体的城市景观、丰富的旅游业态以及不断创新的消费场景等,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体验,假期消费市场活力十足。国庆假期,重庆凭借立体的城市景观、丰富的旅游业态以及不断创新的消费场景等,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体验,假期消费市场活力十足。
04
202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100周年,朱红宫墙见证了跨越世纪的变迁。202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100周年,朱红宫墙见证了跨越世纪的变迁。202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100周年,朱红宫墙见证了跨越世纪的变迁。
04
国庆中秋假期,人们选择多种方式出游赏景、放松休闲。国庆中秋假期,人们选择多种方式出游赏景、放松休闲。国庆中秋假期,人们选择多种方式出游赏景、放松休闲。国庆中秋假期,人们选择多种方式出游赏景、放松休闲。
04
03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