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福建多地已经出现!一女子抢救无效身亡

2022-07-19 18:17来源: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警报!警报!警报!

  福建多地连续出现

  热射病病例!

  有多人在抢救中

  甚至还有死亡病例……

  7月17日下午

  泉州市中医院急诊科来了一位昏迷的病人

  体温高达40.6°C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

  女子心脏等各脏器损伤严重

  抢救无效死亡

  急诊科医生刘钎介绍,7月17日下午4点10分许,急诊科接诊一名昏迷的女子,44岁,泉州市区人,在南环路一家织带厂上班。

  据她的同事介绍,工厂车间在6楼顶楼,虽然没有空调,但通风条件也还可以。当时工友想让她帮忙做个什么事,她站起来后就突然倒下了,怎么叫都叫不醒,病发前同事都说没发现她有什么异常症状。她平时住在工厂宿舍,家里还有一个老父亲。

  女子被送到急诊后,医生测量其体温,发现她体表温度高达40.6°C,医生对她采取了气管插管,补液降温等措施。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其心脏损伤,她的父亲说她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刘医生介绍,女子的体形偏胖,胖的人散热也比较不容易。

  从综合的症状、体征和指标来看,女子没有其他基础疾病,其突发热射病导致其多脏器衰竭而抢救无效死亡。

  刘医生介绍,热射病有一些病前的症状,例如高温、头晕、昏迷等,但也有一些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所以,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或者在密闭闷热空间作业时,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异常,甚至昏迷时,应立即将昏迷人员抬放至通风阴凉处,凉水或冰水擦拭全身以降低患者的体温,并且立即送医救治。

  厦门三名年轻人

  参加公司团建

  突发热射病进ICU

  不久前,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部,一上午就收治了3名一起被送来的热射病患者。

警惕!福建多地已经出现!一女子抢救无效身亡

  被送到医院时

  三人的体温一个比一个高

  分别达到了

  39.8℃、40.2℃和41℃

  其中一位已经出现昏迷

  另两位也已经有些意识不清

  这三名患者是同事关系

  平均年龄只有25岁

  因为参加公司的团建活动

  在炎热的户外长时间剧烈运动

  这才导致出现热射病

  经过抢救

  三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但因为病情较重

  他们都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警惕!福建多地已经出现!一女子抢救无效身亡

  此外,厦门市中医院接诊了一名20岁的热射病患者,患者的症状为:高热并且伴有神志不清。

  入院检查后

  患者体温达到了40.5℃

  并且意识障碍

  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症状

  据了解

  该名患者是因为

  长时间呆在

  密闭、狭窄的出租房里

  且没有开空调

  高温、高湿的环境引起热射病

  福州也有人因此住院!

  记者联系

  福州多家医院了解到,

  近期福州各家医院急诊科

  收治不少中暑患者,

  其中不乏因为热射病进了ICU。

  在福州市第二医院,仅7月10日当天就收治4名热射病患者,他们有的在户外工作,有的在户外运动……

  在福州市第一医院,7月11日晚,急诊科就接诊了两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名还转入了重症医学科。

  关于热射病,

  国家卫健委权威解答来了!

  近日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

  关于热射病相关问题的权威解答

警惕!福建多地已经出现!一女子抢救无效身亡

  1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警惕!福建多地已经出现!一女子抢救无效身亡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

  2

  为什么会得热射病

  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警惕!福建多地已经出现!一女子抢救无效身亡

  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3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

警惕!福建多地已经出现!一女子抢救无效身亡

  1、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3、其他症状: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4

  现场应该怎样急救处理

  热射病可能危及生命,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1、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

  2、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3、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5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应及时就医。

  2、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

  3、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应及时就医。

  4、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应及时就医。

  5、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此时应及时就医。

  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120:

  1、昏迷: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

  2、极度虚弱: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时;

  3、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

  4、谵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

  5、癫痫:全身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6

  如何预防热射病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END

  综合:闽南网、泉州晚报、国家卫健委网站、厦门日报、福建卫生报、央视网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随着夜幕降临,河道两岸灯光点缀,乌篷船缓缓划过,水面映射出绚丽色彩。当暮色浸染白墙黛瓦,乌镇从素简水墨画蜕变为流光溢彩的数字梦境。
05
11月5日将迎来本年度第二次“超级月亮”。这是2025年三次“超级月亮”中离地球最近的一次,也是年度最大满月。“超级月亮”即“近地点满月”,就是满月时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
05
11月4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和都江堰基地的13只熊猫搬入新启用的绵阳基地“新家”,这标志着历时3年建成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绵阳基地投入试运行,中心在都江堰、卧龙、雅安之外,又添绵阳一座基地。
05
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于11月5日在上海拉开帷幕,目前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各项展前准备工作有序推进,静待盛会。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于11月5日在上海拉开帷幕,目前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各项展前准备工作有序推进,静待盛会。
04
“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将于2025年11月4日至2026年2月8日在故宫永寿宫展厅举行,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将于2025年11月4日至2026年2月8日在故宫永寿宫展厅举行,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04
11月3日,农民驾驶农机在江苏省兴化市兴东镇周韩村田间施肥,为冬小麦播种做准备(无人机照片)。记者11月3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截至10月30日,全国秋粮收获过九成,冬小麦播种过两成半。
04
近日,红嘴鸥如往年一样从西伯利亚等地飞抵云南昆明,成为“春城”一道灵动的风景,吸引市民与游客前往观赏、互动。近日,红嘴鸥如往年一样从西伯利亚等地飞抵云南昆明,成为“春城”一道灵动的风景,吸引市民与游客前往观赏、互动。
03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布局算力产业,建成淮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汴水之畔科学计算中心、算力互联智算中心、国创智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吸引腾讯、阿里、华为等众多头部企业落地布局。
03
深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加紧收获,处处是喜人的秋日好“丰”景。深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加紧收获,处处是喜人的秋日好“丰”景。深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加紧收获,处处是喜人的秋日好“丰”景。
03
11月2日,2025北京马拉松在京举行。
02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