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于子迪好厉害
但谁也想不到才13岁的她这么厉害
11月11日
深圳大运中心游泳馆内
观众按耐不住的呐喊声
震得池水循环泛起涟漪
发令枪响的刹那
于子迪如离弦之箭蹬离出发台
流线型身躯划破碧水
在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的赛道上
掀起一场青春风暴

当她最后一次触壁时
2分07秒41的数字定格屏幕
亚洲纪录与全国纪录双双告破
全场瞬间沸腾

这场胜利来得酣畅淋漓
却藏着少年人的极致专注
蝶泳段,她高频划臂带起雪白浪花
每一次打水都力道十足
蛙泳曾是她的短板
但这一战她节奏稳健
手臂划水与腿部蹬夹衔接无缝
顶住了对手的反扑
最后50米自由泳冲刺
她甩开手臂疯狂打腿
浪花在身侧炸开
宛如一道银色闪电直奔终点
将优势稳稳保持到最后
触壁后的于子迪抬手抹去脸上的水珠
稚气的脸庞上洋溢着纯粹的喜悦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何龙 摄

这个6岁因在水上乐园戏水被发掘的女孩,有着远超同龄人的韧劲。每天清晨五点的泳池,总能看到她反复练习转身技术的身影,对着池壁黑线标记练到闭着眼都能精准触壁;夜晚训练结束,还得趴在桌前上网课到深夜。
这是本届全运会风头最劲的“小孩姐”——11岁跻身全国顶尖行列,12岁在世锦赛与成年名将同台竞技,13岁登顶全运会,她用四年时间完成三级跳,成为泳坛公认的“轰动性人物”。
2025年,堪称于子迪的爆发之年。从全国冠军赛的双金入账,到新加坡世锦赛成为最年轻奖牌得主,这位小将在世界舞台上与成年名将同场竞技毫不怯场,两次刷新个人最佳成绩。面对外媒关于年龄的质疑,她用稳定表现回应,世界泳联更是盛赞其为“轰动性人物”。此次全运会决赛,她在蝶、仰、蛙、自四个泳姿中无缝切换,最终以碾压之势打破纪录,让世界看到中国少年的硬核实力。
灯光聚焦在领奖台上,胸前的金牌映着于子迪清澈的眼眸。未来可期,这名明日之星必将在更大的舞台上,划出更惊艳的弧线。
本次全运会泳池里的
“小孩姐天团”也太炸了!
除了于子迪
还有2014 年出生的董姝含
年少成名的金珝诺……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泳池故事
泳池里的“小不点”——
十一岁董姝含的全运初体验
深圳秋日的阳光
温柔地洒在大运中心游泳馆外
轻风拂动着十五运的旗帜
开赛前半小时
观众席上一位特殊的观众
早已落座——董程浩
他选择的位置正对泳池出发台
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
记得密密麻麻的训练数据本
低声说:
“今天是她的第一场全运会
我想亲眼见证。”
他目光所系的
是泳池中那个最娇小
却最坚定的身影——
他年仅十一岁的女儿,董姝含
01
千里赴赛,只为那一池碧波
“我们昨晚刚从福州坐高铁过来。”董程浩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更饱含着期待。对于五年级的董姝含而言,这是她人生中第一场全国性大赛。她的日程表密不透风:清晨五点半,当同龄孩子还在梦乡,她已跃入池中;放学后,又是两小时雷打不动的专项训练。童年,在日复一日的划水、蹬腿、换气中,被赋予了不同的重量。
“这次她参加100米和200米蛙泳。”父亲介绍着,脸上掠过一丝欣慰,“上午100蛙预赛,破了个人最好成绩(PB)。” 喜悦之后是理性的分析:“教练说她太急了,本来能更好。第一次嘛,紧张难免。” 赛前,他没有给女儿施加额外压力,只如寻常般聊天、鼓劲。这份举重若轻,是父爱的深沉智慧——既不愿让梦想显得轻飘,也不愿稚嫩的肩膀过早承载重负。
02
从嬉水童趣到竞技赛道
董姝含与水的缘分,始于六岁那个夏天。初衷很简单,“报个班,学个技能。”董程浩回忆道。那时的她,只是爱在浅水区扑腾的孩子,对竞技一无所知。然而,天赋无法隐藏——极佳的“水感”和身体协调性,让她很快脱颖而出。“身高是加分项,但水感是天生的,”这仿佛是教练对她最笃定的判断。
2023年入选市队,2024年10月输送至省队,她的上升轨迹清晰而迅速。初入俱乐部时,她曾是“池中最快”,不解为何还要更加努力。直到在市赛、省赛的广阔天地里,见识了“人外有人”,那点小小的自满便化作了无声的动力,再也听不见她喊苦喊累。
03
偶像之光,照亮前路
她的偶像是叶诗文、唐钱婷,还有蛙王覃海洋。训练之余,反复观看顶尖选手的比赛录像,成了她的必修课。她会自己拆解技术动作,揣摩比赛策略,然后在训练中默默尝试、改进。这种超越年龄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她飞速进步的秘诀之一。
04
父女同行,爱是最深沉的陪伴
六年时光,从俱乐部到市队、省队,董程浩是女儿最忠实的观众,也是最严格的“观察员”。他的朋友圈里写着这样一句话:“最低级的快乐是通过放纵得来的,最高级的快乐是通过煎熬得来的。” 这既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对女儿的殷切期许。在瓶颈时,它是强心剂;在成功时,它是清醒丸。
05
赛场锋芒,小小身躯的巨大能量
上午十点,女子100米蛙泳预赛开始。站在出发台上的董姝含,与身旁对手相比,身形格外单薄。哨声响起,入水!所有的差距在那一刻仿佛被水流抹平。她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转身,加速,在返程中连续超越两人,最终以1分12秒41触壁,再次刷新PB,虽未能晋级,却已无愧此程。
“她太想表现好了,有些着急。”父亲赛后分析,眼神中满是疼爱。从泳池上来的董姝含,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被坚定取代。“下一次我会游得更好。”她说完,便转身走向教练,投入新的探讨。失败,于她而言,只是下一段征程的起点。
对于即将到来的主项200米蛙泳,董程浩信心更足:“目标是进决赛,能前八就完成任务。” 这个十一岁女孩的身上,有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专注。她是训练馆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个,总会主动拉着教练复盘当天的表现。
“她享受比赛,也享受训练的过程,”父亲说,“这是最难得的。” 热爱,是她一切坚持的源泉。
06
泳池之外,亦是童年
脱下泳衣,董姝含和所有十一岁孩子一样,爱画画,听音乐,房间里贴满了偶像的海报。这次来深圳,赛程紧密,她无暇游览。“她的心思都在比赛上,”董程浩说,“对她而言,泳池就是最美的风景。” 全运会这扇窗,让她看到了更高处的风光,也让她明晰了脚下的路仍需踏实前行。
夜幕降临,大运中心华灯初上。对于董姝含,全运初体验只是梦想启航的码头。前方,省运会、全国锦标赛、亚运会、奥运会……星辰大海,征途漫漫。
“无论将来成绩如何,我希望她能一直保持对游泳的热爱。”董程浩的话语深沉而绵长,“成绩只是一时的,热爱才是永恒的动力。”
正如他所言:“挑战自我的极限才有机会成为王者。” 十一岁的董姝含,她的王者之路刚刚启程,而这一路所收获的成长、坚韧与快乐,早已比任何奖牌都更加熠熠生辉。
金珝诺:十二岁的浙江“新血液”
2025 年 11 月,第十五届全运会游泳项目在深圳开赛,12 岁的金珝诺作为浙江游泳队的参赛成员亮相赛场,成为本届全运会游泳项目中备受关注的小选手之一。
这支浙江队以 “新老结合” 为显著特点,运动员平均年龄仅 18 岁,金珝诺与年逾三旬的老将共同参赛,形成了 22 岁的年龄跨度,生动展现了中国泳坛劲旅的人才梯队建设成果。作为全运赛场的 “00 后末班车” 选手,金珝诺的参赛本身就承载着特殊意义。
浙江游泳向来以体系化培养和人才储备雄厚著称,此次将 12 岁的她纳入全运阵容,既体现了对其潜力的认可,也凸显了队伍在年轻选手培养上的前瞻性布局。作为队伍中年龄最小的 “新鲜血液”,她的出现与河北队 13 岁的于子迪、福建队11岁的董姝含形成呼应,共同展现了中国游泳新生代的蓬勃活力。
记者手记:
泳池里的青春狂想曲
灯光将泳池淬炼成一片液态的星河。发令枪响,水花不是被炸开,而是被少年们蓬勃的活力撞开的。
11岁的董姝含从水中探出头,急切地望向大屏幕——看到自己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她笑了,泳帽下的眼睛亮晶晶的。
而在这个青春沸腾的泳池里,13岁于子迪如离弦之箭,打破亚洲纪录的同时,也夺得女子200米混合泳冠军。
“小孩姐”触壁时留下的新纪录,正是是青春年少的注脚。
这就是十五运的泳池:00后甚至10后已成中坚,董姝含、于子迪、金珝诺这些更年轻的“后浪”,已带着灼灼的目光破水而出。他们是赛场上最生动的风景——热身时互相整理泳帽,叽叽喳喳讨论战术;面对镜头时腼腆地搓着湿发,说“不知道说啥”;可一旦站上出发台,眼神瞬间变得专注而坚定。
那些未被镜头捕捉的细节最为动人:接力交接时传递的信任,赛后相拥时浸透队服的欢笑,小将望着成绩板偷偷握紧的拳头……他们把“下次一定赢”的誓言,藏进了湿润的空气里。
在这里,青春从不是抽象的词汇。它是少年入水时划破水面的那道光,是他们眼中不灭的火焰,是泳池里永远沸腾的、鲜活滚烫的灵魂。
采写|深圳报业集团记者邹振民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
QQ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