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天气燥,你是不是也开始感觉眼睛干涩、发痒,甚至看东西都有点模糊?最近眼科门诊里,因为眼干来看病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朋友和经常对着电脑手机的上班族。
很多人以为这就是“秋燥”惹的祸,随便买点眼药水滴滴就好了。但你知道吗?这样做可能让眼睛“越滴越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干眼”问题。
01
秋燥真的是眼干的“罪魁祸首”吗?
说到干眼,我们先得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医学上的干眼,指的是“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导致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听起来有点绕口,简单说就是眼睛的“保湿系统”出了问题。
很多人觉得秋天眼干就是因为天气干燥,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秋燥确实会让干眼症状加重,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真正容易引起干眼的情况有这些:
电子产品是头号“嫌疑犯”。现在谁还能离开手机电脑?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次数大大减少,而且屏幕越小对眼睛伤害越大。再加上长期待在空调房里,空气干燥,眼睛自然就“渴”了。
年龄也是个重要因素。人到中年,身体各个零件都开始“老化”,眼睛也不例外。睑板腺功能开始衰退,分泌的“油脂”不够了,泪膜就不稳定了。特别是绝经期的女性朋友,激素水平变化更容易出现干眼。
过敏也会“添乱”。空调里的细菌灰尘、枕头里的尘螨,都可能引起过敏性结膜炎,进而导致眼干。很多人只知道换枕套,却忽略了枕芯里藏着的“小怪物”们。
如果长期不重视,干眼症状就会反复发作,越来越难缓解。
02
这些信号提醒你:该看医生了!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干眼呢?如果你最近有这些症状,可要当心了:
眼睛特别容易累,看会儿电视、读会儿书就想闭眼休息;眼睛“湿湿的”,总有透明黏黏的分泌物;看东西时清时模糊;眼睛干涩、痒、红,甚至疼痛、怕光、流泪,或者就是感觉不舒服但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出现这些症状,别再自己瞎猜了,赶紧到医院检查一下泪膜、泪液分泌量等指标。只有明确了是不是干眼,才能对症下药。
03
眼药水“解渴”?小心越滴越干!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眼睛干了,滴点眼药水不就好了吗?
这个想法看似合理,实际上可能让你的眼睛“雪上加霜”。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的角膜就像一块“海绵”,需要泪膜来保湿。而泪膜最外层有一层睑板腺分泌的“油脂”,就像给水面盖了一层“保鲜膜”,防止水分蒸发太快。
80%以上的干眼患者都有睑板腺功能障碍,也就是“缺油”。对于这种“缺油”型干眼,一味地“补水”不仅效果不好,还可能破坏脂质层,让病情更严重。
更要命的是,现在90%以上的眼药水都含有防腐剂,包括那些所谓的“抗疲劳”保健类眼药水。长期使用不仅会加重干眼,还可能引起角膜炎、睑缘炎等问题。如果用的是含激素的眼药水,甚至可能诱发青光眼。
所以,眼干千万别自己乱用药,一定要到医院让医生给出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04
干眼治疗: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既然干眼这么复杂,那该怎么治疗呢?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干眼的轻重程度和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主力军
首选的是人工泪液,比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等,如果需要长期使用,最好选择不含防腐剂的。记住,眼药水开封后最好在1个月内用完。
对于中重度干眼造成角膜损伤的,还需要配合促进眼表修复的药物。如果有炎症,可能还要用到抗炎药物。
去除病因更关键
如果是某些药物引起的干眼,要及时停用或更换;如果是糖尿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全身疾病引起的,需要联合相关科室治疗原发病;如果是眼睑疾病引起的,要积极解决局部问题。
对于生活工作环境相关的干眼,比如长期在空调房工作、经常使用电脑手机的,要积极改善环境,注意眼睛休息。
特殊治疗方法
泪液蒸发太多的,可以佩戴湿房镜;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眼睑清洁、热敷、按摩,或者强脉冲光治疗。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够好,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比如泪小管栓塞等。
05
预防干眼:从生活细节做起
俗话说“防病胜于治病”,预防干眼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
给空气加点湿度。长期待在空调房里,空气干燥会加速泪液蒸发。建议使用加湿器,让周围的空气湿润一些。
注意环境清洁。空调要定期清洗,特别是出风口和滤网,最好一周清洁一次。床上用品也要定期清洗晾晒,枕芯建议一两年换一次新的。
热敷很有效。用40度的热毛巾敷眼部10分钟,每天2次,配合睑板腺按摩,可以促进泪液和睑板腺分泌。
练练眨眼操。正常人每分钟眨眼15-20次,但盯着屏幕时只有5次。每天坚持做10次眨眼操:轻闭眼两秒,紧闭眼两秒,睁眼两秒,反复循环1分钟。
饮食要合理。少吃过甜、高油高脂的食物,多吃鱼类、蔬菜和水果。年轻人也要少吃煎炸油腻的食物。
多做户外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调节眼部功能。
从中医角度来看,久视伤神伤血,秋燥又伤阴,治疗原则是补气养血润燥。可以适当喝些养生茶,用菊花、枸杞子、桑葚子等泡制,既能熏蒸眼部,又能内服调理。
每天按摩眼部穴位也很有帮助,比如攒竹穴、睛明穴、风池穴等,每穴按揉60次。
饮食上要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多吃银耳、梨、芝麻、蜂蜜等滋润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
总之,干眼虽然常见,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远离干眼的困扰。
记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好爱护它们,让我们的“窗户”永远明亮清澈!
作者 |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李蔚为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
QQ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