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网友感叹今年秋天格外短暂——国庆长假前还在穿短袖,假期归来便已换上秋裤。据中央气象台统计,9月下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东北地区偏暖尤为显著。然而自10月8日起,多轮冷空气接连影响我国,加上北方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入冬的进程进一步加快。10月中下旬,华北多个城市已陆续宣布正式入冬。秋天真的变“短”了吗?让我们随着气象数据,一探究竟。
幅员辽阔 南北有别
在气象学上,根据《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某地连续五日滑动平均气温≤22℃,则以其所对应的该气温序列中第一个≤22℃的日期作为秋季起始日。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入秋时间不一,秋季长度也差异显著。
随着冷空气自北向南推进,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最早迎来秋天。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常年平均(1991~2020年)数据显示,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中,呼和浩特、哈尔滨、兰州、银川等地均在8月中旬就早早入秋,而华南地区则要等到10月下旬至11月,海口甚至要到11月底才进入秋季。而四季如春的昆明、高海拔地区的拉萨和西宁等地,则几乎“常年无秋”。
在炎热漫长的夏季和寒冷冗长的冬季之间,凉爽宜人的秋季显得弥足珍贵。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相较夏、冬两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季普遍不长,其中东北、华北地区的秋季尤为短暂,多数地方的秋季时长仅在50天左右。而西南地区的秋季则相对较长,普遍维持在70至80天左右,其中,贵阳秋季最长,从8月底持续至11月下旬,常年平均有83天之长,成都以78天时长紧随其后,重庆则以75天排名第三。
秋天真的变短了吗?
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大数据显示,以北京为例,20世纪50年代秋季平均为53天,如今已缩短至42天(2012年至2024年平均秋季日数)左右。
今年10月上旬,北方地区接连受到多轮冷空气影响,加上秋雨连绵、日照偏少,入冬进程显著加快,导致华北多地秋季长度仅有一个月左右,明显短于常年。以石家庄为例,该市于10月18日提前入冬,较常年的11月7日提前了20天,为1955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第二早的入冬年份,仅次于1986年的10月17日。据统计,常年石家庄秋季长度为57天,而今年只有31天,超越了2007年的33天,创下了石家庄最短秋季纪录。
南方入秋偏晚 夏季“超长待机”
受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冷空气偏弱等因素共同作用,今年我国南方大部地区入秋时间明显推迟。
据统计,南京于10月18日入秋,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晚入秋的一年。而今年南京于4月29日入夏,夏季总长达167天,同样创下历史纪录。
杭州也于10月19日宣布入秋,较常年同期偏晚16天,打破最晚入秋记录的同时,也刷新着夏季最长纪录,达174天,超过2019年的171天。
从北方秋日的日渐“缩水”,到南方夏季的不断“续杯”,季节的演变也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气象部门将持续观测与科学评估季节变迁,帮助公众更加理性地认识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并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苏杰西 制图:曹锐怡 顾问:朱定真@定真科普时间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
QQ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