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今年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席卷我国大部。降温过后,全国多地都提前感受到了常年11月甚至12月的寒凉,内蒙古、河北、山西、湖北等部分地区气温创当地10月中旬最低纪录。这也让不少人担心,今年冬季会不会更冷?

10月17日至21日全国平均气温分布图。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副主任章大全表示,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处于中性偏冷状态。经综合研判,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受其影响,今冬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华中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华东、华南等地易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
统计显示,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我国气温偏低的概率相对更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特征体现为: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
冬季北方雪灾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但是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本世纪以来,拉尼娜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偏暖的情况也频繁发生,如2020年、2022年和2023年,甚至暖冬现象也有出现。
章大全说,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冬季降水主要表现为降水总体偏少,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地区。更具体的情况,国家气候中心将于10月底组织会商研判,形成2025/2026年冬季气候预测意见。
章大全表示,国家标准《冷冬等级》(GB/T33675-2017)和《暖冬等级》(GB/T21983-2020),对冷冬和暖冬给出了明确定义。根据定义,在全国范围内,超过一半的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平均气温满足冷冬/暖冬标准,这一年冬季才会被判定为冷冬或是暖冬。简单来说,在气象界,冷暖冬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一个事后“认定概念”。

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共出现6个冷冬,均出现在2012年之前。
根据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结果来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是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民间有谚语“霜降见霜,立冬见冰”
霜降过后,意味着暮秋已至、新冬欲来
此时冷空气频繁,气温起伏加剧
常年霜冻节气期间
广西气温变化如何?
实际上
除了局地高寒山区10月中旬可见初霜
其余大部地区要等到12月至1月上旬
才能达到见“霜”的程度
常年霜冻节气期间广西天气气候特征
雨水稀少、天气晴朗干燥,秋旱几率较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
冷空气南下频繁,气温起伏明显,昼夜温差大。
受稳定冷高压控制时,在夜间辐射降温作用下,易出现辐射雾。
据广西天气网消息
预计接下来一段时间
广西大部将持续干燥少雨天气
气温将缓慢回升
大部最高气温
将逐日回升至26~29℃
局地最高气温还可能重回30℃

具体天气情况,一起来看↓↓
南宁市

柳州市

桂林市

梧州市

北海市

防城港市

钦州市

贵港市

玉林市

百色市

贺州市

河池市

来宾市

崇左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受晴空辐射降温影响
夜间到早晨大部气温
维持在“1字头”
尤其是偏北的一些地方及高寒山区
最低气温不足15℃
大家一定要注意适时添衣保暖
防范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如何保暖?一招搞定!
↓↓↓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
QQ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