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仓储粮、AI虫情监测分析 大国粮仓科技范儿十足

2025-10-23 15:40来源: 央视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以来,我国实现谷物自给率超95%、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63%以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绿色储粮技术迭代升级,智慧粮库建设成效显著。在这一进程中,科技正成为守护大国粮仓的关键力量。

气膜仓储粮、AI虫情监测分析 大国粮仓科技范儿十足

  近年来,中储粮集团积极推进仓储设施升级与科技融合,以一系列创新技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气球”吹成的粮仓:储粮技术的新跨越

  在四川新津直属库,4座圆滚滚的高大粮仓格外可爱吸睛,这是中储粮在2022年成功研发的新一代仓型“粮食气膜仓”。这款新型粮仓,单仓直径达24米,装粮高度23米,每仓可储存大豆7500吨,加工成食用油后可供8万人一年食用。

气膜仓储粮、AI虫情监测分析 大国粮仓科技范儿十足

  成都储藏院建筑师包晓强介绍,气膜仓采用"三心球形拱顶结构",灵感来源于鸡蛋壳,不仅有效减少了无效空间,还优化了排水性能。这种创新结构配合独特的三层复合材料——外层防护膜、中间保温层、内层钢筋混凝土,使粮仓气密性达国家高标准粮仓的6倍以上,保温性能为传统浅圆仓的3倍。

  该仓型已入选国资委"2022年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并在中储粮长沙、新津等多家直属库推广应用,预计综合运维成本可降低30%以上,成为"藏粮于技"的典范。

  AI赋能收储:粮食入库实现全自动“体检”

  在粮食收购环节,中储粮自主研发的“粮食智能扦检系统”正推动入库流程进入“AI全自动时代”,实现了从扦样到检验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该系统是国内首个“机器人技术+模块化”智能集成设备,可实现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种的自动扦样和22项指标的无人化检验。

气膜仓储粮、AI虫情监测分析 大国粮仓科技范儿十足

  在收购现场,系统根据车厢长度自动定位扦样点,取样后经机械臂传送至检验仪器,由AI数据库进行分析。一车稻谷的检验时间仅约13分钟,效率较人工提升2倍以上。检验完成后,余粮通过回送装置返还农户,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利益。

气膜仓储粮、AI虫情监测分析 大国粮仓科技范儿十足

  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近40个直属库投入使用,并入选2025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流通领域10项科技创新成果清单和10项应用案例”清单。

  “移动式清理中心”:粮食入库的“环保卫士”

  在粮食入库前,清理杂质是关键一环。中储粮成都储藏院研发的“移动式清理中心”展现出三大优势:一是环境友好,作业时四周粉尘浓度不高于8mg/m³,满足国家环保标准要求;二是短小精干,设备长度仅为传统生产线的一半,清杂效率却提升50%;三是灵活机动,可遥控移动至粮库任意作业点,实现“指哪打哪”。

气膜仓储粮、AI虫情监测分析 大国粮仓科技范儿十足

  此项技术适用于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种,能一次性将高含杂率的原粮清理至1.0%以下,成为粮食入库环节高效、环保的“清道夫”。

  绿色储粮技术+AI虫情监测: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近年来,中储粮在粮食储藏保管方面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构建起覆盖全国不同生态区的绿色储粮技术体系。北方地区广泛应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利用冬季自然通风形成的“冷芯”,在夏季循环降温,实现低温低碳储粮;南方地区则推广“氮气气调储粮技术”,通过降低氧气含量抑制虫霉生长。目前,中储粮绿色储粮技术应用覆盖率已达98%,粮食储存周期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

气膜仓储粮、AI虫情监测分析 大国粮仓科技范儿十足

气膜仓储粮、AI虫情监测分析 大国粮仓科技范儿十足

  在中储粮位于成都青白江库点的粮仓内,记者看到了一个“粮仓卫兵”,这是中储粮自主研发的AI虫情监测分析终端,它有一颗大大的“眼睛”,实现远程、实时、全天候监测,让粮仓内的害虫无处遁形。结合成都储藏院害虫防治实验室里的害虫种质资源库作为数据支撑,以及融合深度学习算法,这个“粮仓卫兵”可识别20余种储粮害虫,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相较于人工巡查,可以提前30天发现害虫,实现早期预警。目前这个系统已在多个直属库部署,显著提升了虫情预警与防控能力。

  “最强大脑”协同智慧监管:打造“透明粮仓”

  在智慧储粮领域,中储粮成都储藏院研发的“稷元”储粮大模型正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该模型基于国产大模型基座,融合了20余万条高质量储粮专业知识,内嵌标准规范、政策法规等权威知识体系,覆盖储粮工艺、虫霉防控、仓储管理等关键环节,实现了从静态知识问答到动态策略制定的能力跃迁,能为不同生态区的粮库提供精准的温湿度调控、通风作业、虫害防治等智能决策支持,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在粮食储藏领域的落地转化。

气膜仓储粮、AI虫情监测分析 大国粮仓科技范儿十足

  中储粮还构建了“技防技控”系统与智慧监管平台,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粮食数量、质量、作业行为等五大类20余项内容的智能监管。全国近千家直属粮库已实现信息化监管全覆盖,推动粮食仓储管理从“人找问题”向“问题找人”转变。

  科技引领“大国粮仓”迈向新阶段

  从智能扦检、仓房升级,到绿色储粮、智慧监管,在一大批创新科技的支撑下,“大国粮仓”正展现出十足的“科技范儿”,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气膜仓储粮、AI虫情监测分析 大国粮仓科技范儿十足

  “十四五”以来至2024年底,中储粮集团科技研发项目立项36项,20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获得行业一级协会或省部级以上奖励。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的仓容已达2.2亿吨,较“十三五”末增加7000万吨。以绿色储粮为主的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98%,自主研发的智能扦检设备、粮食气膜仓等新产品新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科技创新为服务保障粮食安全注入了新动能。(记者:洪琳)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之一。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之一。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之一。
31
据河北省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份,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276万吨,同比增长2.62%。据河北省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份,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276万吨,同比增长2.62%。
31
晚秋时节,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别有风骨,苍老遒劲,美不胜收。晚秋时节,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别有风骨,苍老遒劲,美不胜收。晚秋时节,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别有风骨,苍老遒劲,美不胜收。
31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不断延伸钢铁产业链条,加快钢铁产业向装备制造业和耗钢产业延伸,全力打造钢铁深加工制品基地,强壮产业“筋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0
一艘直达韩国仁川港的班轮在青岛港前湾港区装卸集装箱(无人机照片,10月29日摄)。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依托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及海上贸易往来的枢纽优势,密织覆盖日韩主要港口的海运航线网络。
30
10月29日,农民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晾晒萝卜条(无人机照片)。眼下正值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的1.52万亩萝卜收获季,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眼下正值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的1.52万亩萝卜收获季,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30
10月26日在位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的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拍摄的秋景(无人机照片)。连日阴雨天气过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六盘山区迎来晴好天气。连日阴雨天气过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六盘山区迎来晴好天气。
29
10月28日,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推出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开幕。10月28日,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推出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开幕。
29
10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10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29
由自然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依托“探索三号”及“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执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考队10月27日顺利返回海南三亚。“奋斗者”号在北极共完成43个潜次作业任务,并与完成我国首次北极冰区下潜任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我国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
2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