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加油!”
8岁的陈奕霖独自乘电梯时被困
在等待救援的11分钟里
他从最初的慌张到迅速冷静
完成了一系列自救操作
这一段经历被记录了下来
引发众多网友点赞
大家在感叹他的勇气和机智之余
更好奇小小年纪的他
怎会遇险时如此冷静沉稳
一起了解↓
01
7月19日下午4时左右,正在放暑假的陈奕霖打算去爸爸的办公室,跟爸爸联系好之后,他独自乘坐电梯前往22层。原本是寻常而又熟悉的操作,没想到这一次却发生了意外,运行中的电梯突然停了。
陈奕霖回忆,当时电梯显示到11层时,他以为有人在按电梯,等了两秒后,电梯门没开,才发现原来是电梯卡住了。
意识到电梯出了故障,陈奕霖并没有慌乱,他先拍了拍电梯门,随后迅速逐个按亮了每一个楼层的按钮,一边按一边继续拍打电梯门呼救,但电梯仍然没有反应。
这时,陈奕霖看到,在楼层按钮的上方有一个紧急求助按键,他尝试着按了下去。语音等待时,陈奕霖急得带着哭腔大喊了一声。突如其来的故障和未知的恐惧,让陈奕霖感到很害怕。
求救电话接通后,他迅速调整情绪,礼貌清晰地告诉对方这里发生的情况。“阿姨好,我被困在11层出不来,电梯不上也不下,它是右边的第一个电梯,我自己在里面,没有任何人。”
陈奕霖:因为我觉得一哭可能什么也想不起来,不知道咋弄了。我当时想了一下,应该怎么自救才可以最快出去。
在电梯里等待救援每一分钟都是漫长的,陈奕霖一边安慰自己,一边给自己打气:“一会儿肯定就有人来开门,不要害怕,加油!”“我才这么小怎么就出意外了,我这运气也是没谁了。我背会儿古诗吧,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陈奕霖背着背着就听到外面有声音了,终于等来了救援。
事后,陈奕霖说:“万一电梯突然坠落的话,还是应该蹲下来先护住头部,下次再有这种事儿可以改一改。但不希望下次再有这种事。”
02
看过视频的很多网友,都不禁感慨,陈奕霖才不过8岁,遇到这种突发状况,在只有他一个人的情况下,那份超越年龄的冷静和沉着,值得大家去学习。
陈奕霖的父母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奕霖就是一个善于调节自己情绪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他的目标不是发泄,而是想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平日里,父母也很重视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
陈奕霖的妈妈 臧佳鑫:我得知到这个结果,我的反应是,这确实是我儿子能做出来的事情,当然我可能会有一些自责、后怕。同时,也给了我一个动力,以后可以适当放手,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强大、更加勇敢。
陈奕霖的爸爸说,孩子从电梯里出来后,用三言两语便讲述了整个过程,就很平静,第二天从视频里看到孩子整个处理过程,让他很吃惊。
经历了电梯遇险之后,陈奕霖特意告诉了妈妈,一个他认为很重要的关键点——呼叫铃不是按下就接通,而是要长摁3秒。
陈奕霖的父母说,其实他们并没有专门对孩子进行过正式、系统的安全教育,更多时候是把常见的问题放在了日常生活里,自然而然地讲给孩子听,引导孩子学会积累。
陈奕霖:我们去电影院的时候,每次都有关于火灾的公益广告,我爸就在那时候给我讲。地震的话,他就是以一种考我的形式跟我说,“你猜地震了应该往哪跑呀?!”
陈奕霖的爸爸常常跟孩子说,当遇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你的情绪只会影响你的判断。首先,你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失去思考能力,其次,问题出现了你得知道问题在哪,当你找到问题在哪儿的时候,这个问题你已经解决一半了。
平日里,家中的事儿,小到周末出游,大到重要家庭决策,父母都喜欢征求陈奕霖的意见和想法,甚至爸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事,也会有选择地拿来跟陈奕霖一起讨论。久而久之,应对问题、周全思考变成了陈奕霖的一种习惯。
03
陈奕霖被困电梯时,为了平复自己的情绪,主动背起了几句《木兰诗》,用背诗的方式来安抚自己,冷静等待救援。
从幼儿园开始,陈奕霖就对古诗很感兴趣,上小学后,他每天晨读的内容就是古诗词。逐渐地,他的兴趣拓展到了更多文学作品。如今,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当起“小老师”,给爸爸妈妈和妹妹讲讲他新读过的内容。
在陈奕霖所在的学校,除了文化课之外,学校还专门安排了安全防范相关的教育内容,已经成为孩子们日常学习的一部分。
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陈奕霖年龄虽小,但很多表现都可以被夸一句“大将之风”。他不仅科学自救,正确避险,还能在短时间内多次调整状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情绪稳定,内心强大,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能力,也是安全教育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发生故障的电梯里有不少施工痕迹,电梯门两侧的保护木板尚未拆除,表明当时楼内可能正在装修,电梯既载人也运货,时间一长,负荷过大,就容易出问题。
类似情况在生活中并非个例,这就要求电梯责任方加强维保,或指定专门的货梯,将电梯故障率降到最低。用陈奕霖同学的话来说,还是不希望下次再有这种事。
综合《遇见你》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