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记者 顾津溶)10月1日上午,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安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部件研制和工程安装开启“加速度”。同日,德国通过“德国迈向核聚变发电站”行动方案,提出将在2029年前累计投入超20亿欧元,力争建成全球首座核聚变发电站。
风口之上,中国首个实现粉末冶金工模具钢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天工国际也传来好消息:天工国际已成功攻克核聚变装置用中子屏蔽新材料的成分冶炼、残余元素控制、雾化制粉、热等静压等关键生产流程中的技术难关,并于日前顺利实现小批量试验件生产。未来或将直接支撑国内紧凑型聚变实验装置(BEST)建设,助力中国在2027年实现全球首次聚变演示发电的目标。
该生产线负责人介绍,采用“粉末冶金+热等静压”工艺,试验件经检测显示强化相分布弥散且均匀,最大尺寸不超过4μm,全面符合国际相关标准,并具备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延伸率的综合优势,标志着天工在核聚变关键材料研发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据了解,依托在特钢与新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天工国际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推进聚变装置用高性能核钢的研发与产业化,既服务于国内重大科学装置建设,也为未来国际核聚变工程合作提供坚实支撑。今年初,天工国际充分发挥粉末钢全产业链优势,主动对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经过多轮技术交流,双方一致确认:采用“粉末冶金+热等静压”工艺,不仅能有效避免传统铸造存在的宏观偏析,还能大幅提升有益合金元素的加入灵活性,并精准控制纳米级、亚微米级强化相的分布形态,从而显著增强聚变堆材料的关键性能。下一步,天工国际将继续攻关材料的热加工与近净成形工艺,同时加快聚变另一类关键结构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转化。
作为人类探索终极清洁能源的关键路径,核聚变的科研突破和工程进展正不断刷新。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相关代表表示,天工国际粉末核钢率先迈入小批量试产阶段,标志着中国在核聚变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全球核聚变商业化竞赛提供了核心材料支撑,也为人类终极清洁能源梦想提供“中国制造”的解决方案。“这一突破不仅是技术里程碑,更承载着能源革命的希望。中国制造正以创新与韧性,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