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 工作总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去做?

2025-10-01 15:56来源: 工人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读者来问

  您好,我有个习惯,每次领导布置的工作一定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去做,明明没事,却仍然在玩手机。一定要等到时间临近,才放下手机去冲刺。其实每次拖延的时候,我的心情都无比煎熬,不知道怎么改变?

  广西 江晏

  专家心解

  江晏您好:

  根据描述,你可能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严重的拖延症会对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抑郁情绪,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拖延?

  首先,学会切分大目标。人们之所以一直拖延着不去做某件事情,很多时候是因为觉得做这件事太麻烦、太痛苦,甚至一想到这件事就头痛。面对这种情况,有个很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对这个大难题进行拆解,然后一小段一小段的完成,最后彻底完成工作。

  其次,克服不切实际的想象。让想象更加现实,就能摆脱拖延。比如,当你想要偷懒玩一会儿手机时,可以给自己做这样一个心理对比。现在如果玩手机,那工作就要拖延到下班才能完成;现在如果认真工作的话,那就可以按时下班,痛痛快快地玩手机。

  此外,要跳出完美主义陷阱。如果你的能力可以驾驭你的完美想法,这就是好事。但如果能力达不到,这就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长期经受这样的折磨,不仅会陷入“习得性抑郁”之中,还会让自己越来越拖延,迟迟不敢行动。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转变思维,告诉自己:“想要做到完美的最好做法,就是马上开始。”

  另外,也可以给自己创造低干扰环境。手机开启专注模式,工作区与休息区物理隔离。实验表明,移除视觉干扰源(如游戏机、零食)可使专注时长延长70%。

  拖延的本质是人与情绪的博弈。重要的是保持自我觉察,把“与拖延对抗”转化为“与自我和解”,祝你早日走出拖延症的困扰。

  蓉娟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新华社香港10月1日电题:“站在甲板上,心里特别自豪”——香港市民参观戚继光舰、沂蒙山舰点燃爱国热情 正在执行远海综合实习访问任务的中国海军83舰编队9月30日上午抵达香港特区,从当日起至10月2日组织舰艇开放交流活动。
02
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各地丰富文旅供给,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各地丰富文旅供给,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各地丰富文旅供给,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
02
10月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船舶有序通过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无人机照片)。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三峡枢纽累计通过船舶32018艘次,同比增长4.03%,累计通过量达1.28亿吨,同比增长11.15%;葛洲坝枢纽累计通过船舶33998艘次,同比增长5.2%,累计通过量达1.32亿吨,同比增长11.49%;共保障3330.45万吨民生物资过坝,持续为长江黄金水道效益发挥和沿江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2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01
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
01
9月29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城道幼儿园举行的“花好月圆 古韵迎中秋”主题活动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彩绘灯笼。随着国庆、中秋的临近,各地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
01
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
3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