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息混乱、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躺平不动……这些看似“年轻扛得住”的日常,是不是早已成了生活常态?
你以为心梗、猝死还很远?
醒醒!
现实远比你想的残酷
这个曾被贴上“老年病”标签的健康杀手,早已悄悄将目标转向年轻人。作为全球头号致死疾病,心血管病在中国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加速“年轻化”。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35~54岁人群心梗发病率十年间增长了30%,工作高压、作息“稀碎”的你,已进入高危区。
泉州30岁男子长期熬夜心肌梗死
扬州32岁男子长期熬夜突发心梗
23岁男生熬夜加班猝死
85后创业者心梗去世
现实案例触目惊心!!!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急性心梗约100万例,其中45岁以下人群的比例正以年均5%的速度攀升。
你每一次对身体的“硬扛”
都是在透支宝贵的“心跳余额”!
01
先搞懂到底什么是心肌梗死?
张红超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主任张红超介绍:心肌梗死(心梗)是一种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危急重症。它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如今正越来越多地袭击年轻人。一句话总结:心脏的冠状动脉被血栓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那么,血管为什么会堵?
血管堵塞的“罪魁祸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就像高速公路塌方后瞬间大堵车,心脏“供不上氧”,便会酿成心梗。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熬夜、情绪大起大落、剧烈运动、严重感染,都可能成为压垮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02
心梗发作前
身体有哪些“暗号”?
一个平时“看着挺健康”的人,上一秒还说说笑笑,下一秒却突然倒下,连一句“救命”都来不及喊……
这不是惊悚片开场,而是心肌梗死最真实的样子。更令人心惊的是,《欧洲心脏杂志》最新研究揭示:超过50%的首次心梗患者,在发作前根本没有胸痛、气短、头晕等任何预警症状。
但日常生活中仍有一些征兆值得警惕,尤其在天气转冷、血管易收缩的时节:
1
胸部不适
最常见的是胸口的压迫感、闷痛或沉重感,像有块石头压着,可持续数分钟或反复出现。
2
上半身放射性疼痛
疼痛可能蔓延至左肩、后背、颈部、下颌甚至牙齿,呈钝痛或酸胀感,容易被误认为肌肉劳损或牙痛。
3
气短或呼吸困难
在无明显活动时突然感觉喘不上气,或平卧时呼吸困难,常伴随胸闷。
4
消化道症状
莫名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或烧心感,女性更多见,易被误判为胃病。
5
异常疲劳与虚弱
毫无缘由的乏力,轻微活动即感觉精疲力尽,这种疲劳感可能持续多日,女性患者尤其常见。
6
其他自主神经症状
突然出冷汗、头晕、心慌、濒死感或莫名恐慌,也需高度警惕。
️注意!
心梗的症状因人而异,请务必倾听身体的“求救信号”,特别是本身存在风险因素的朋友,及时就医是上上策。
但也不用过度焦虑。识别这些信号,是为了帮你主动管理健康,而不是预示你一定会生病。保持警觉就好,别让恐慌影响生活。
03
牢记两个“120”
关键时刻能救命
一旦怀疑自己或身边人心梗发作,千万别慌,立刻按以下步骤急救,每一步都关乎生死:
1
立即拨打120,静卧等待
呼叫急救时应明确说明“疑似心梗”或“严重胸痛”,保持通话畅通,听从调度指导。等待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和脉搏。
2
把握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
从症状出现到血管再通的理想时间窗为120分钟,最佳干预时间为90分钟内。越早开通堵塞血管,心肌坏死越少,预后越好。应遵循“静卧休息、立即呼救、送往最近胸痛中心”的原则。
现场急救措施要点:
1
体位管理:协助患者平卧或半卧位休息,松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2
环境管理:确保环境安静、通风,有条件可予以吸氧;
3
慎用药物:等待救援时可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一般3分钟左右就能发挥作用,若用药5分钟后,症状仍未缓解,可再含服1片。
或含服速效救心丸,10~15粒/次,10分钟未缓解可重复1次。
️重要提示:这两种药都不能治疗心梗。按照时间间隔服用3次仍不缓解,就要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要立即拨打120寻求专业急救。
4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突然意识丧失,且呼吸停止或呈濒死样呼吸,应立即对其实施心肺复苏。
注意注意!破除谣言!
网传“心梗时用力咳嗽可自救”并无科学依据,盲目咳嗽不仅可能误判病情,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带来更大危险,千万别试!
04
如何预防与避免复发?
心梗易复发!
专家提醒:得过一次心梗,再发风险会更高,我国心梗复发者年死亡率达32%!做好这5条“保命指南”,能帮你远离二次心梗。
戒烟戒酒
彻底戒烟,严格限酒,以保护血管内皮,减轻心脏负担。
健康饮食
均衡营养,多吃果蔬,控制油、盐、糖的摄入。
科学运动
坚持适度锻炼,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管控三高
定期监测并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遵医嘱服药。
防栓保暖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充足饮水,避免久坐。
心梗从不是“突然降临”
而是长期透支的“必然结果”
它也从不是“老年病”
而是对每一个不爱惜身体的人的“警告”
请记住:
身体发出的“暗号”不要忽视
一旦发作,立刻拨打120
黄金120分钟救治时间
你的心脏,其实比你想象的更脆弱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