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包装食品标签是食品的“身份证”,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它是消费者了解食品信息,合理选择食品的重要工具。通过食品标签,消费者可以明晰食品属性,了解其所含配料和营养成分。养成阅读食品标签的习惯,对做好个人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管理十分重要。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的要求,预包装食品强制标示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营养成分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致敏物质提示等。
在阅读食品标签时,消费者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食品名称
食品标签上必须标示能够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名称。通过该名称,消费者可以准确区分食品类别。
例如,“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制品,而“代可可脂巧克力”则以代可可脂作为主要原料,两者主要原料的差异,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名称进行辨认。
配料表
配料表的引导词无论是“配料”还是“配料表”,含义都是完全一致的。加工制作食品时加入并存在于终产品中的所有配料,都会在配料表中按照加入量递减顺序明示(加入量小于2%的配料可在配料表的最后以任意顺序标示)。因此,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的配料,加入量通常越多。消费者可以通过此表了解食品的配料构成。
同时,若食品标签上以文字形式特别强调了食品中含有某种配料或成分时,则需要在食品标签上另行说明相应配料或成分在食品中的添加量或含量。所有食品添加剂也属配料,均须明确标示。
日期标识与贮存条件
生产日期是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装或灌装日期;保质期是预包装食品在食品标签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因此,消费者除了关注生产日期,还要按照食品标签上标示的贮存条件来存放食品。
例如,某款食品标签标示贮存条件为0~4摄氏度冷藏,保质期为30天,说明在0~4摄氏度的冷藏环境下,该食品的保质期为30天。
注意,自2027年3月16日起,所有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必须直接标示为到期日(年、月、日),无须消费者自行计算。
致敏物质提示与警示语
食物过敏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预防食物过敏的核心在于阻断过敏者与食品中致敏物质的接触,而食品标签是预防食物过敏最有效的工具。
自2027年3月16日起,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这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食品配料时,企业必须在配料表中以加粗等方式强调,或在下方设置致敏物质提示语。过敏人群应特别关注。部分食品还标示不适宜人群、食用限量等警示语,消费者也应留意。
营养成分表
目前营养成分表强制标示的信息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自2027年3月16日起,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饱和脂肪(酸)和糖也须在营养成分表中强制标示,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和矿物质),企业可以自愿标示。
营养成分表中会首先标示每100克/100毫升食品或每份食品所含各种营养素的含量。
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反映的是该食品中的每100克(或毫升/份)营养素含量与人体每日推荐量的比值。正确理解营养成分表,有助于消费者科学选择和平衡膳食。
转自:老年健康报
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于航宇 邓陶陶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