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英国
这也是他第二次
以总统身份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特朗普再次访英有何意图?
美英之间有哪些分歧矛盾?
此访对美英关系有怎样的影响?
本期《新华网国际看点》
连线复旦大学教授沈逸
深入解读
1
美英双方各自打着什么算盘?
9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中)同威尔士王妃凯特(左)聆听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右)在温莎城堡举行的国宴上发表讲话。新华社/美联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从这次访问的目标来看,英美双方各有盘算。英国工党政府希望借此次特朗普访英的场景以及和英王的对话,得到所谓的王室加持,把民众对英国政府的注意力进行转移,从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压力转向对美的投资与科技合作,并且用美国计划对英国的投资数字来证明英国仍具有全球的吸引力。
访问期间,英国密集发布来自美方资本和企业的投资承诺,比如说宣称会带来创记录的1500亿英镑投资,增加约7600个工作岗位,然后以《科技繁荣协议》、民用核能、人工智能合作作为亮点,把英美特殊伙伴关系转化成为看得见的资本和就业收益。
而美方尤其是特朗普,第一是希望通过强调英美“特殊关系”,享受豪华的外交礼仪来彰显个人声望。同时,以有限的让步换取英国对于特朗普政府政策重大叙事的背书,再次凸显美国在欧洲与中东议题上的主导地位。
第二是推动以科技与能源为轴心的双边交易,而不是订立传统意义上的全面自贸协定。
第三是继续就钢铝关税等具体议题保留筹码,以待后续谈判。
西方媒体普遍指出,在特朗普和斯塔默契合度比较高的项目,例如人工智能、核能和投资方面,双方进展比较快。而在存在分歧议题上,包括巴以问题、对乌政策、关税问题,双方基本上处于各说各话、保持“不撕破脸”的状态。
从目标上看,英方在投资与科技合作方面,达成度比较高。1500亿英镑的对英投资礼包和《科技繁荣协议》的签署,为英国政府提供了可以对内对外进行宣传的抓手。
但英美双方仍存在一些无法实现实质性跨越的结构性难题,如钢铝关税并没有按照之前的口径在几周内解决,全面自贸协定更是遥遥无期。英美的科技合作也被批评,过于利好美国的科技巨头,对英国本土的创新倾斜力度存在显著的不足。
而对美方来说,外交礼仪上的高规格待遇和话语主导权基本达成。媒体声称特朗普享受了几乎“史无前例”的第二次国事访问,并且高调重申了英美“特殊关系”,但在实质议题上,这种可见性收获更多体现在对英的投资宣誓,以及《科技繁荣协议》签署时高光拍照的礼仪时刻。
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巴以问题、乌克兰问题和关税问题上,并没有得到英国公开立场转向对特朗普的政策进行支持。
2
四大实质性分歧
美英难跨越
沈逸:英美双方的分歧具体来说主要呈现在4个方面。
第一,对于巴勒斯坦国的承认问题,是不是要承认,什么时候承认,双方的分歧比较显著。斯塔默政府释放出可能在联合国大会前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的信号,这和特朗普的公开立场产生了直接的碰撞。
特朗普在与斯塔默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不同意英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双方口头上都在强调对中东地区和平的追求,但分歧是清晰可见的。
9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左)在首相乡村官邸契克斯别墅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后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
第二,英美两国对乌克兰的政策存在分歧。英国王室和政府的公开措辞强调与盟友一道支持乌克兰,而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叙述更加强调以美国为主导去推动停火和谈判,在支持方式和强度上与英方的立场存在显著的差异。特朗普在国宴上的讲话和媒体解读均指出,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致辞试图释放出支持乌克兰的信号,而在美国方面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双方的差距比较明显。
第三,在经贸和产业问题上,英美在关税问题和非自由贸易区划定这两个问题上存在分歧。今年早些时候,两国在个别行业的关税问题上进行了“微调”,但是在最重要的钢铝等敏感领域的关税没有实现所谓的“清零”。
特朗普偏好的“点状交易”和保持施压工具的谈判方式,与英国期望的稳定、可预期的长期安排,存在某种结构性的矛盾。英国希望得到的全面自贸协定,仍没有进入到可操作的过程当中。
第四,在科技、监管、数据流动方面,英美达成了《科技繁荣协议》,但是英国内部舆论对于是否过度向美国跨国平台和基金让利存在显著的质疑,担心美国给出的投资承诺未来可能很难兑现,而英国却实质性失去了监管的主导话语权,这对英国是不利的。
整体来看,特朗普这次访问,虽然在礼仪层面双方的互动比较良好,但客观上美英之间实质性的、结构性的分歧仍然存在,在短期内很难通过一场访问彻底抹平。
3
此访对美英关系影响几何?
9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同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和威廉王子在温莎城堡。新华社/路透
沈逸:在务实层面——投资、科技、情报合作、奥库斯、北约协调等方面,英美双方将继续实质性地推进。这个趋势是比较明显的。
在对外战略层面,英美在乌克兰、中东、以及欧洲大陆地缘政治问题上存在显著分歧,甚至是摩擦,但总体来看仍可控制在英美“特殊关系”的框架之内。
英国预期会在对乌援助和承认巴勒斯坦国问题上维持自身的路线。美国则公开表示不同意,但也不见得会极限施压或者升高矛盾。
双方预期会采用一种技术性方式,在措辞和表述上对这种分歧进行淡化和控制,避免实质性影响外界对于英美“特殊关系”的看法和理解。
在经贸层面,英美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钢铝关税、全面自贸协定缺乏达成的政治窗口,更可能会进入到一种项目性谈判的过程,但是在企业层面这种不确定性会继续存在。
从短中期来看,“形式大于实质,实质又超过双边关系的稳定性”这一特点会凸显双方的这种关系,更多地被美英两国用于维护国内政治上的需求。两国真正意义的实质性突破不太容易迅速出现。
对于英美分歧的软性处理,降低矛盾和冲突,避免在话语层面公开凸显这种矛盾预期会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大家会努力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谐和合作,把一些分歧留在闭门会议中进行处理。
技术和资本在英美关系中的纽带作用可能会进一步地凸显。人工智能、半导体供应链、民用核能以及数据要素,会成为新时期推进英美“特殊关系”的一个重要抓手。但同时,这也触发了英国本土力量围绕相关监管问题的争论,这与美国的诉求存在显著差异,这也会从另一方向对英美“特殊关系”形成一种全新的挑战。
策划:车玉明 刘加文
统筹:杨定都 徐倩
记者:毕秋兰 刘小军 徐海知 余申芳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