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屡屡被曝出的酒店、民宿偷拍事件,让大众深恶痛绝。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偷拍资源被上传到境外网站,让对偷拍问题的治理更加困难。
从调查情况来看,各类偷拍设备花样繁多、层出不穷,偷拍行为屡禁不止,这背后主要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有效打击偷拍行为背后的“作案工具”?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谢澍表示,一是法律威慑不足。刑事处罚需达到“严重后果”才入罪,而偷拍行为隐蔽、证据难收集,很多案件最终无法刑事追责;行政处罚力度又远低于违法所得,违法成本较低。二是监管难度大。偷拍设备生产端多为隐蔽小作坊,并且摄像器材标准只看性能,不强制要求隐私保护设计,合法生产的设备易被改造为偷拍工具。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偷拍设备体积更小、成本更低,更容易生产和获取。销售端商家通过拆分订单、虚假发货逃避追踪,且多部门监管易出现权责不清的问题。
在打击偷拍设备这件事上,需要各个主体协同发力。
从监管层面而言,在生产端可将镜头盖、激活提示灯等隐私保护设计纳入摄像设备强制生产标准,对企业实行牌照管理与违法黑名单制度,多部门联合开展跨区域执法打击地下作坊;在销售端可要求电商、线下商家实名登记销售摄像头,督促平台及时报送可疑交易数据,依法处理违规主体。
对电商平台来说,线上的实时监管很重要,构建动态关键词库,屏蔽“微型摄像头”等明显词汇并识别关联表述,可通过引入AI图像识别技术进行伪装偷拍设备的筛查,强化线上实时监管。
对于一些易被偷拍场所的经营者来说,可以在显眼处张贴防偷拍措施与举报方式提示。 最后,公众也需积极主动参与监督,发现偷拍设备售卖或疑似偷拍情况,及时举报或报警。
(全媒体记者 韩丹东 张守坤)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