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这提及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争辉的往事。公元前494年,夫差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在战败后请降求和。后人多以为夫差刚愎自用,错失灭越良机。然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9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吴越记》第四集《双雄争辉》,将呈现吴、越双方从对抗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
2020年,湖北荆州出土一批战国竹简——“枣纸简”,竹简记载显示,夫差决定放过勾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远征越国会稽,道路凶险、补给困难;二是战事打到如今,吴国精锐也损失严重。要与勾践保留的8000精锐决战,很难说一定会赢,即便赢了,吴国的实力也会遭到重创。
△湖北荆州枣林铺造纸厂楚墓出土竹简 简称“枣纸简”
为了北上,夫差暂缓出兵越国,并主持修建邗沟,沟通长江与淮河。邗沟,是中国古代运河史上首次有明确纪年的人工水道工程。这条运河不仅帮助夫差在“黄池会盟”中争得中原霸主之位,也意外成为日后越王勾践挥师北上的重要通道。
就在夫差北上之时,勾践也开始了他卧薪尝胆的复国之路。2024年,考古人员在浙江绍兴亭山遗址群发掘出大量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青铜兵器与农具,其中就包括刻有“戉”字鸟篆铭文的青铜戈。这一发现,为史书中记载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计划提供了关键实证。
△浙江绍兴亭山遗址群出土 青铜兵器
△亭山遗址群出土 “戉”字戈残部
在对绍兴古水利遗存的专项调查中,考古学家首次发现了由坡塘、云松、黄庙三座古坝组成的先进梯级水库结构。这一宏大的水利工程,既能抵御山洪,又能灌溉农田,为越国农业发展、国力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浙江绍兴黄庙水坝遗迹
公元前473年,越国攻破姑苏,吴国灭亡,吴越大地进一步走向融合发展。2022年,苏州金城新村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表明:吴、越、楚三种文化风格的器物在这里并存。这一发现,从考古学上印证了史籍中关于越国迁都姑苏、楚国占据吴越故地的记载。
考古人员在整理出土器物时,还发现了另一个关键信息:一块残缺陶筒瓦上,刻有一个篆体的“右”字戳印铭文。这个仅方寸大小的印记,是秦代中央官署工官机构“右司空”的简称,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为官方烧制砖瓦。这一发现从考古学上实证了秦一统东南后,在此设立会稽郡治,管理东南吴越旧地的历史事实。
△江苏苏州金城新村遗址出土“右”字戳印残缺陶筒瓦
从兵戎相见到血脉交融,吴越争辉的故事,最终以超越胜负的方式,汇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战场硝烟散去,曾经剑拔弩张的吴越大地,在岁月变迁中逐渐走向了融合与新生,为中华文明的璀璨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