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哈密市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25万尾鱼苗被有序投放至伊州区两大水库中,此举旨在通过增殖放流,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渔业资源,进一步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当日7时,哈密市农业农村局、伊州区农业农村局、东天山水务集团及水库工作人员齐聚伊州区花园水库投放点,分工协作开展放流工作。现场,工作人员有的搭建“流放滑梯”,有的压紧车体输送袋,有的则在岸边捡拾漏网鱼苗……一箱箱鱼苗顺着投放槽涌入水库,鱼群迅速向水库深处游去,为水库生态系统注入新活力。
放鱼现场。融媒体中心记者 公伟摄
东天山水务集团综合部副部长刘泉说:“这些鱼苗投放后,我们会调整水库的日常管理重点,增加巡查频次,尤其在鱼苗生长关键期,会重点排查是否有非法捕捞、岸边垃圾污染等问题。每月检测一次水体的溶解氧、酸碱度,每季度抽样调查鱼苗的生长情况,确保它们能在水库里安稳安家、健康长大,真正发挥改善水生态的作用。”
据了解,依托25万元中央资金,哈密市首次从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采购鱼苗25万尾,包含草鱼、鲢鱼、鳙鱼3个品种,规格均不小于10厘米,分别投放至花园水库与芨芨台水库。
活动前期进行了科学严谨的筹备,从鱼苗品种筛选到运输环节,均有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进。此次放流既能补充渔业种群、改善水域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也能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放鱼现场。融媒体中心记者 公伟摄
哈密市畜牧工作站站长李文介绍,此次投放的所有鱼苗均有县级检疫合格证明,运输中全程监管,保障苗种质量。渔业增殖放流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哈密市持续推进水域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哈密市已连续多年在重点水库开展增殖放流活动,通过补充优质鱼苗,不仅能恢复水生生物种群数量,还能通过鱼类的生态作用,净化水质,优化水域生态结构,为后续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开发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水库管理方和执法部门,建立长效协作机制,从鱼苗投放、日常监测到违法打击,形成闭环管理,让增殖放流的生态效益持续凸显,让哈密的水域环境越来越好。”李文说。
文|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晶晶 公伟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