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内
福州13岁男孩小宇(化名)
右上臂内侧冒出一颗红肿“大瘤子”
且逐渐变大
家人赶紧带他就医
没想到检查后疑为恶性肿瘤
遭遇“晴天霹雳”的家人
急忙带他转诊
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万幸的是,经过医生仔细诊察
结果发现是猫抓病
和小宇爱猫有关
13岁男孩手臂长“瘤”
医生:猫抓病可能藏着大风险
接诊小宇的是林佳生副主任医师,他经过仔细查看比对,发现小宇的病灶与典型恶性肿瘤有差异,更倾向感染性或血液系统疾病。于是,他立即为小宇完善磁共振检查,并与影像科医生共同阅片,认为影像表现支持猫抓病可能。而且追问病史得知,小宇常喂小区流浪猫,医生由此怀疑可能是猫抓病。
据介绍,猫抓病在医学上称为“猫抓热”,又称良性淋巴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是由汉赛巴尔通体感染所致的一类临床上主要以发热、皮损及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感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猫。人被猫抓伤、咬伤或与猫密切接触而感染汉赛巴尔通体,常见易感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
那么小宇是不是猫抓病呢?为寻找确切病因,医院多科协作,但经过后续的穿刺活检、病理分析、细菌培养及病原靶向测序等,均未检出猫抓病致病菌。
尽管如此,林佳生并未放弃:“临床症状、病史与影像特征高度契合猫抓病,不能因单一检查阴性就排除。”随即他邀请感染科开展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采用阿奇霉素+利福平进行经验性治疗。令人欣喜的是,出院1个月后复查,小宇手臂的“大瘤子”已完全消失,磁共振显示病灶明显缩小,家长连连向医护团队致谢。
林佳生副主任医师表示:“作为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医生,我们不仅要会‘动刀’,更要先‘断准病’。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疑难病灶,多一分细心、多一次协作,就能为患者避免更多伤害。”
此外,对于猫抓病
林佳生医生提醒
很多人以为被猫抓挠只是小伤口,却不知猫抓病的致病元凶会通过伤口入侵人体:轻则引发发烧、局部淋巴结肿大,重则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致头痛、瘫痪)、眼睛(致眼红失明)、内脏(致肝脾肿大)。尤其免疫力较低的儿童、老人风险更高,一旦误诊可能延误治疗。因此,被猫抓咬后,要科学处理,比如用肥皂水冲15分钟、碘伏消毒,24小时内就医;若淋巴结肿大超2周、发烧、关节痛,及时检测汉赛巴尔通体;家猫每周剪指甲、每月驱虫、每年体检,少接触流浪猫。
快快转发,提醒身边人!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朱玉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