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气象局消息,今年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8.5天,为历史同期最多。同样的高温,对老年人的影响尤为显著。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浙江高温预计将持续到9月初。近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李雨林接诊了多位老年患者,他们在高温天气下出现经典型热射病症状。“多数老年患者在家中发病,有时过了数小时才被发现。”李雨林向@中国新闻周刊 介绍,这些老年人的发病表现为乏力、全身不适、意识障碍等症状,有时还伴随发热。“接诊后,医生主要进行对症处理,及时给老年人降温。”李雨林介绍,相比其他人群,老年人基础疾病更多,高温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例如老年痴呆、肾功能不全患者在高温下症状可能加剧。一些患者出现并发症,需转入相关科室,由于脏器功能较差,部分病例甚至会最终死亡。
今年3月开始,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卢辉常跟随救护车出诊。他经常遇到中暑的老年患者,有人因空调定时关闭、关门窗睡觉,室内通风不良而中暑;也有人为避免起夜少喝水,出现脱水或热晕厥。卢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老年人随着机体功能退化,体温调节敏感度下降,不如年轻人耐热、耐寒,有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服药,有的降压药有利尿的作用,容易导致脱水,加大中暑风险。一些老小区或农村住房抗热性能差,通风条件不足。
2022年肇庆出现异常高温,卢辉切身体会到气温变化对老年人的影响。这一年随救护车出诊的时候,他遇到了68岁的陈大爷。当天,室外温度38℃,室内湿度高达85%。邻居发现陈大爷许久没有出门,推门进入房间后,热浪扑面,看见他仰面躺在床上,面色通红,嘴唇干裂起皮,呼喊毫无反应。卢辉赶到时,陈大爷体温已达40.2℃,皮肤滚烫,却没有汗珠,这是因为在长期高温、高湿环境中,汗腺早已“罢工”。虽没有严重基础病,但陈大爷因核心体温过高、持续过久,最终出现不可逆的多器官损伤。卢辉介绍,陈大爷在家只开风扇,子女为他安装的空调还是崭新的,“超过一定温度,风扇的降温作用就很有限了”。
2023年起,卢辉在养老院开展科普讲座。他发现,单纯讲道理难以奏效,就用案例演绎、情景表演和制作卡片等方式,把真实病例改编成老年人容易理解的情境,例如“不开空调关窗也会中暑”“晚上少喝水会导致脱水”等。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