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阿姨坚持每天生吃大蒜杀菌、抗肿瘤,半年后健康情况怎样了?

2025-09-04 15:05来源: 江苏警方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网上有位 62 岁阿姨在年初被查出甲状腺癌,发现得不算太晚,经过手术治疗很快就出院了。但她很担心病情再次复发,在出院后各种找寻可以抗癌的方法,偶然的机会下看见一篇文章说吃大蒜对抗癌有帮助,且文章中还贴出了各种证据。

  自那天后,她每天都会生吃大蒜,一直吃了有小半年时间。很快到了复查的时间,此次复查发现各项指标都很不错,癌症没有复发的迹象。 这让她更加坚信是吃大蒜起了作用,那到底大蒜有没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呢?

  吃大蒜能防癌?

  是真事还是“炒作”?

  这个说法要从一项研究说起,该研究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进行。研究人员在山东临朐县招募了 3000 多名年龄 35~64 岁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受试者,随机将受试者分到治疗组、维生素补充组以及大蒜补充组。

  在 22.3 年的随访后,研究人员发现大蒜补充组受试者的胃癌发生风险下降了 34%、死亡风险下降了 34%。

  但实际上,该研究存在有 2 个问题:相较于另外 2 组,大蒜补充组的降低癌症发生风险以及死亡风险的比例更低,同样有抗癌的效果;且大蒜补充组的受试者需要早晚 2 次摄入 400 毫克老蒜提取物、大蒜油制成的胶囊,这个剂量的提取物,我们日常吃大蒜完全达不到。

  多项实验发现大蒜素具有很强的潜力,但是否可以在抗癌领域发挥作用,还需要大量的研究进行佐证。

  日常想要通过吃大蒜来摄入大蒜素是不合理的,大蒜素需要蒜氨酸、酶来反应生成,日常需要将大蒜切碎后放置 10~15 分钟才可生成,且生成的量十分有限。大蒜素又会在烹饪过程中被破坏,大量吃大蒜还会给胃肠道带来刺激,对于健康而言有害无益。

  但的确有不少人和网上这位网友一样,吃完大蒜后感觉身体变好了,这是为什么?其实这能和他们的好心态有关,研究发现 积极乐观的情绪会让身体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会让人感觉快乐,对促进身体恢复、抗癌抗病均有一定辅助作用。

  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下,会让体内激素、内分泌分泌紊乱,且会让神经系统功能受影响,对病情恢复以及各个脏器运转都很不利,还容易导致病情复发。

  每天一瓣大蒜,

  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国人对于大蒜的热爱程度非常高,甚至有不少关于大蒜的俗语,如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吃肉的时候吃蒜,其实有很多的好处。

  肉类内有特殊的维生素 B1,该物质性质不稳定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短,会随着排尿而排出。而大蒜内的蒜氨酸、蒜酶成分接触后产生的大蒜素,与维生素 B1 结合后会形成性质稳定的蒜硫胺素。这样一来维生素 B1 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就会延长,胃肠道可充分吸收利用。

  此外,大蒜内还有钙、磷、钾、硒等矿物质,比常见的一些食物含量要高许多,可能给健康带来不少的好处。其中 硒元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对抗体内多余自由基,增强身体的抗病效果。且大蒜内还有特殊的含硫化合物,该物质可促进胃酸分泌、增强食欲。

  还有研究发现,有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的患者,坚持摄入大蒜油半年,可让胆固醇水平下降 10%左右,对预防血栓生成也有积极影响。

  大蒜该怎么吃?

  2 种大蒜尽量不要买

  不过,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专家建议,每日摄入大蒜的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刺激胃酸大蒜分泌,给胃肠道黏膜带来不良影响,每日摄入的量保持在 2~3 瓣为宜。

  吃大蒜最好吃生的,因为大蒜素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会迅速降解。而生吃可最大程度保留大蒜素,让大蒜发挥更好的杀菌作用。而生吃大蒜时,最为推荐的吃法是 捣成蒜泥,将大蒜捣成蒜泥后放置一段时间食用最好,这个时候的大蒜素生成量最多。

  吃不惯蒜泥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大蒜制成腊八蒜、糖蒜,这两种吃法也不太影响大蒜内的营养价值。需要提醒的是,本身胃肠道功能不佳、患病以及正在服药的人群,不建议吃大蒜,否则会给胃黏膜带来不良刺激,容易加重病情。

  另外,日常购买大蒜要注意这两种最好别买。

  1

  有开口的

  开口的大蒜内里水分流失很快,说明不新鲜了,且很快就会变质,不建议购买。

  2

  有黑点或黑斑的

  表皮有黑点、黑斑,说明大蒜已经开始霉变了,不建议继续食用。还有一些大蒜表皮看着正常,但是摸起来软绵绵的,多半也是变质了,不要购买。

  大蒜作为日常常见的食物之一,具有不错的营养价值,但它不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对此一定要持有正确的心态。

  转自:科普中国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将于9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将于9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08
北京时间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全球多地天宇上演壮观的月全食现象。北京时间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全球多地天宇上演壮观的月全食现象。北京时间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全球多地天宇上演壮观的月全食现象。
08
9月7日,观众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体验外骨骼机器人产品。不少AI康复系统、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养老机器人、适老化设备等前沿成果在智博会上亮相,吸引人们前来参观体验,感受“智慧”养老生活。
08
题:展国之威仪 铸军之荣耀——走进阅兵场上的仪仗兵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礼炮鸣放队队长李金柱说,56门礼炮,寓意全国56个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80响,寓意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走过80年历程。
06
9月5日19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开运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9月5日19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开运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06
9月5日,天安门广场上,众多市民游客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标志性景观前参观游览。
06
9月4日,丽星邮轮“领航星”号平稳停靠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9月4日,丽星邮轮“领航星”号平稳停靠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无人机照片)。
0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