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是学校新生入学的重要环节,高强度的训练与可能的高温环境,使晕厥成为常见突发状况。晕厥,俗称“晕倒”,是一种因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引发的突发性、短暂性意识丧失和摔倒现象,部分情况下可自行恢复。需明确的是,晕厥并非独立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背后病因复杂多样:既可能是良性的反射性晕厥,也可能与严重的致命性疾病相关。
因此,军训中晕厥不是小事,及时、正确的干预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还能有效避免并发症。针对军训期间的晕厥情况,急救行动刻不容缓,学校老师、教官及学生均需了解基础急救知识与应对流程。
军训时需高度警惕以下情况
军训时,学生晕厥虽然常见,但部分晕厥背后藏着致命风险,若处理不及时,短时间内就可能危及生命。
热射病晕厥是军训时最常见的致命急症。它的特征是核心体温骤升(超过40摄氏度)+中枢神经障碍,监测体温需用直肠测温、红外耳温计等精准方式。发病时,学生可能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皮肤要么灼热无汗(经典型),要么大量出汗(劳力型),还可能引发肝、肾、凝血功能衰竭,数小时内可致命。
脑源性晕厥虽然少见,却多与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相关,可能留下永久神经损伤。军训时剧烈运动、血压波动,或长时间站立、脱水,都可能诱发这类晕厥。除了意识丧失,脑源性晕厥通常还伴随“炸裂样”头痛、喷射状呕吐、肢体麻木无力或言语不清。
心源性晕厥多由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心动过速)、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或肺栓塞导致,背后可能隐藏着未发现的心脏结构异常(如肥厚型心肌病)或离子通道病。发作时除晕厥,还可能有胸口压榨痛、呼吸困难、胸背撕裂痛或咯血,剧烈运动是主要诱因。
大出血晕厥虽然罕见,但一旦发生(如脾破裂),会快速发展为失血性休克。军训时剧烈运动或腹部撞击硬物,可能导致脾破裂,早期仅轻微腹痛,后期出现晕厥、面色苍白、心率加快,不及时手术止血,可因失血过多死亡。
过敏性休克晕厥发作极快,死亡率高。军训时昆虫叮咬、吃坚果或海鲜、服用药物等都可能诱发,除晕厥外,还伴随全身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识别致命性晕厥的危险信号
军训时,及时识别致命性晕厥的危险信号,能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
发作前的症状是重要预警
若学生晕厥前出现剧烈、压榨性胸痛,可能与心脏问题相关;感觉心脏狂跳、漏跳或乱跳,要警惕严重心律失常;明显呼吸急促、喘不上气,可能是心肺功能异常的信号;突发剧烈头痛,可能提示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背部或腹部剧烈疼痛,需考虑主动脉夹层等高危血管疾病。
发作时的表现反映危险程度
晕厥时或晕厥后出现类似癫痫的抽搐,若持续1~2分钟、程度剧烈,或在意识丧失前后立即发生,可能是心搏骤停的信号;若面色苍白,口唇、甲床发绀(青紫)提示严重缺氧,多与心搏骤停、肺栓塞等有关,属于极危险信号;面色潮红可能是热射病的表现;若意识丧失1~2分钟未恢复,或清醒后又昏迷,说明情况严重。此外,大小便失禁虽可能出现在严重血管迷走性晕厥中,但结合其他危险信号时,需提高警惕。
发作后的状态也不能忽视
若学生晕厥后长时间意识模糊,或清醒后仍神志不清;持续存在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痛等症状;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或麻木等神经系统异常;虚弱无力、无法站立的状态持续,远超普通晕厥的恢复期(通常几分钟内好转)等。这些情况都提示晕厥背后的病因未找到,需立即就医排查。
现场紧急处理要争分夺秒
晕厥现场急救每一秒都关乎生死,掌握科学的时间窗和可操作的急救步骤,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大家先要了解几个关键的时间窗:脑热射病(重度中暑)的黄金抢救时间≤30分钟,超过易引发多器官衰竭,死亡率超80%;心搏骤停后超过4分钟,大脑就会受损;窒息或呕吐物阻塞气道时,超过3分钟就可能导致缺氧性脑死亡。
以下是普通人也能操作的现场急救四步法,需严格按流程执行:
第一步是10秒内完成初步评估,快速判断患者状态。通过拍肩大喊“同学你怎么了?”检查意识,无反应即判定为昏迷;俯身观察胸廓起伏,超过10秒无起伏说明呼吸停止;用食指和中指触摸喉结旁2厘米处的颈动脉,5秒内无搏动则为心搏骤停。
第二步要在20秒内立即启动应急链。指定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迅速取回AED,避免责任分散导致救治延误;报警时需精准说明位置,明确告知“无呼吸、无意识”,并补充疑似病因(如中暑、心搏骤停)。
第三步是120秒黄金行动期的关键处置,需根据患者情况分类操作。若患者有呼吸,立即采取侧卧位防止窒息,解开衣领,抬高下肢10°促进血液回流;若无呼吸但有心跳,先清理口腔异物,再通过仰头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若既无呼吸也无心跳,立刻展开心肺复苏,直至AED到达;若怀疑是热射病,需快速脱掉患者衣物,用冷水浇身并冰敷颈、腋下、腹股沟等处,禁止喂水,防止误吸。
第四步是持续监护直至救援人员到达。全程计时并记录昏迷开始时间,每2分钟报告一次生命体征变化;严禁掐人中、喂药、强行扶起患者。此外,警惕“假醒”陷阱——中暑患者可能短暂恢复意识,但核心体温仍在上升,必须持续降温并密切监测。
预防需共同发力
预防军训晕厥,需学校老师、教官、学生三方协同,从健康筛查、训练安排、知识普及等多维度落实措施。
首先,严格健康筛查是基础。学校需提前排查学生健康状况,重点关注有家族猝死史、晕厥史、癫痫史、哮喘史、严重过敏史及中暑史的学生。对存在潜在风险的学生,组织医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其是否适合参加军训。
其次,科学安排训练与保障是关键。教官需制订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避免突然开展高强度训练,给学生身体适应的时间。炎热天气下,要格外强调水分和电解质补充,鼓励学生少量多次饮水,学校可统一提供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预防学生出现脱水或低钠血症。训练时间和场地选择也应合理,尽量避开日晒最强烈的时段(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优先选择阴凉通风处,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另外,需提醒学生穿着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佩戴帽子防晒,减少热量吸收。
学校要做好急救物资与设备配置,如军训场地配备冰桶、冷水喷雾器和藿香正气水。医务点备齐心电监护仪、静脉输液包及降温毯。教官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血糖仪和口咽通气道,以便学生出现轻微不适或紧急情况时,能第一时间处理。
学校还应对教官、辅导员、校医开展系统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方法,同时在训练场地附近配备AED并定期检查,还要向学生普及晕厥的识别和呼救知识,让学生能及时察觉自身或他人的不适信号。
最后,学生自我监测是重要防线。学校和教官需反复教育学生,关注自身身体感受,若出现头晕、心慌、胸闷、恶心、乏力等不适症状,必须立即向教官报告,切勿因“怕丢脸”“想坚持”而硬撑,及时休息调整才能避免症状加重。
转自:学生健康报
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罗学宏
策划:张灿灿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