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你手机上可能也有!部分效果等于保鲜膜……

2025-09-01 16:16来源: 上海网络辟谣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不少消费者购买手机膜时会选“防蓝光”款,商家也常宣传其“隔绝99%有害蓝光”。那么,这些防蓝光手机膜是否真如宣传般有效?

  个别“防蓝光”手机膜效果和保鲜膜差不多

  在一些电商平台,大多数售卖手机膜的商家都声称自家的产品具备“防蓝光、护眼、抗疲劳”等功能,尤其是“99%防蓝光”的宣传语常常吸引消费者购买。

  有电商平台介绍产品时称,蓝光能直接透过视网膜,给眼睛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视觉疲劳、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更可怕的是会导致蓝光眼,并宣称防蓝光护眼膜易贴、能减眩光、可远离“蓝光眼”,透光率达99.8%。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线下商家也在大力推广带有“护眼”功能的手机膜。记者从线上线下多个商家购买了9款宣称防蓝光的手机膜,价格从9.8元到140元不等,均宣称具有防蓝光功能。

  记者选取了其中2个作为样品,通过蓝紫光测试仪检测其实际防护效果。湖南永州某产品检测中心检测员李平称,样品一蓝光阻隔率是42.2%,透光率是91.2%;另外一款蓝光阻隔率是52.1%,紫外阻隔率是61.2%。

  目前,手机防蓝光膜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普遍参照国家推荐标准将短波蓝光阻隔率大于20%,作为手机膜防蓝光功能的基础技术指标。

  记者购买的其他几款手机膜,3款蓝光阻隔率在40%-50%之间,4款阻隔率低于20%,在0.1%到16.4%之间。

  蓝光阻隔率低的话,直观效果是什么样?记者来到北京交通大学的一个实验室,专家通过对比测试,个别产品蓝光阻隔效果,和家用保鲜膜差不多。

  那么,究竟如何判断这些手机膜的防护效果?专家指出,评估防蓝光效果不能只看阻隔率,需结合手机自身发光强度综合判断。若手机蓝光本就强,即便阻隔50%,剩余蓝光仍可能超标,单独谈阻隔率无意义。

  “防蓝光”效果达99%?

  专家:多为营销噱头

  针对部分商家宣称手机膜防蓝光效果达99%,甚至100%的说法,专家提示,蓝光是屏幕显色的关键色彩,如果真的阻隔掉蓝光,手机就会严重偏色,视觉体验失真,追求“百分之百防蓝光”就是个伪命题。

  随着人们视力保护需求增加,手机膜从物理防护升级为光学防护,市场上防蓝光膜多通过添加微粒涂层实现防护效果,而涂层工艺水平直接影响阻隔效果,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产品工艺参差不齐,实际效果与宣传差距较大。

  在湖南的一个手机膜生产园区,一家企业技术负责人表示,生产兼具舒适度与防蓝光效果的手机膜需综合多方面要求。湖南永州某工厂副总经理杨柯表示,刷涂层可实现防蓝光,但仅靠涂层会改变膜的亮度和色度,需同步适配基底材质、光学设计与膜层工艺以保证使用体验。

  目前,防蓝光膜的研发通常由厂家与科研机构或卫生单位合作进行,但由于尚未建立严格的行业标准,市场上一些商家混淆产品属性,将普通手机膜冒充为“防蓝光膜”销售,从而误导消费者,甚至以次充好。

  记者调查发现,具有一定防蓝光功能的手机膜在白色背景下通常呈现淡黄色,而在强光下则显现出淡蓝色,此外,用紫光灯照射,若膜面显蓝光,说明含防蓝光涂层或微粒,消费者可借此初步判断产品真伪。

  “硬件护眼”有据可查

  有心的消费者会发现,近期不少新品频繁出现“硬件护眼”这个新概念,表示相关硬件能降低电子产品对视力的影响。

  有消费者由此询问,“硬件护眼”靠谱吗?使用具有以上功能的电子产品,真的能不伤眼睛吗?

  纵观不同品牌的“硬件护眼”方案,专业术语不少:OPPO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卖点包括高频PWM调光、直接过滤高能蓝光等技术;荣耀称使用了高频率PWM调光加LTPO屏幕,还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开发了“类自然光护眼功能”;海信激光电视宣布,采用了与人类视觉形成过程相同的反射成像方式,并通过纳米级控光技术,避开有害蓝光波段……

  这些说法有依据吗?

  某显示屏企业研发员陈浩解释,硬件护眼的技术原理是通过改变电子屏面板的光源硬件结构,减少电子产品的有害蓝光、降低频闪。按照现有的研究结果和研发进展,“硬件护眼”并非“智商税”。

  先看防蓝光。蓝光是指波长处于400纳米至480纳米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但不是所有的蓝光都是有害蓝光,有害蓝光波长大约在400纳米至450纳米,波长短能量大,会穿过晶状体,造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损伤视力。

  在日常生活中,日光灯等灯具、手机等电子产品都会发出短波蓝光,但人们不会长时间直视灯具,所以电子产品的蓝光危害要超过其他产品。

  当下,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用上了OLED屏,是因为在同等条件下,OLED屏的蓝光剂量低于LCD屏。不过,OLED屏存在低亮度时频闪严重的短板。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曾发布过一份关于LED频闪的技术文献,指出对人体影响较低的频闪至少要在1250赫兹。但OLED屏幕在低亮度的情况下,频闪只有100赫兹至200赫兹左右,对人眼的影响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高频PWM调光技术:提高OLED屏幕亮屏灭屏交替变化的频率,让人眼察觉不到,减少频闪伤害。

  可见,在减少电子产品屏幕的视觉伤害方面,硬件确有用武之地。

  当然,对消费者来说,无法靠肉眼判断相关技术是否可靠。对此,建议参考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目前,市场上已有TUV莱茵等机构提供了全球较为认可的检测方式和认证结果。

  这些都是护眼误区

  除了“硬件护眼”,不少电子产品很早就推出了“护眼模式”,应用软件市场也有“护眼App”供下载。它们有用吗?

  陈浩解释,“护眼模式”和护眼App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属于“软件护眼”——调整电子屏显示方式,让相关产品能根据环境自动调节亮度和色彩,减少有害蓝光,也使屏幕显示更柔和。不过,“软件护眼”与防蓝光眼镜、防蓝光膜等类似,会改变显示颜色,通常偏黄偏暖,可能影响使用体验。

  那么,如果不介意显示时的色彩偏差,使用既有“硬件护眼”,又有“软件护眼”功能的产品,是不是就不用担心电子产品伤害眼睛了呢?

  显然不能。

  蓝光对人眼的伤害最高,但不代表其他光线就完全无害。电子产品之所以伤眼,不止因为有蓝光和频闪,更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发视疲劳、眼睛干燥、视力下降等问题。所以,想要真正保护眼睛,“护眼产品”和“护眼模式”是辅助,科学的用眼方式更加重要。眼科医生提醒,“20-20-20护眼法则”简便易行且有效: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眺望20英尺(大约6米)20秒。

  需要提醒的是,网传的部分“护眼方式”不靠谱,比如在黑暗环境中打开手机闪光灯看手机、将电子产品设置成绿色底色和绿色文字等。

  其中,“黑暗环境中打开手机闪光灯”只能照亮闪光灯前的很小范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亮度与手机屏幕亮度的巨大反差。黑暗环境里,屏幕的光亮更加刺眼,会导致瞳孔放大、泪液分泌减少、泪液成分改变等,引发干眼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

  睡前在黑暗环境中使用电子产品,还会因为光线太强抑制人体内褪黑素生成,影响睡眠质量。这也是很多人“睡前越刷手机越精神”的原因。

  至于“绿色屏幕和绿色文字”,是对“多看绿色对眼睛有好处”的误解。“多看绿色”是指多看远处草地、树木等景物,让眼睛放松调节,而不是绿色屏幕、绿色文字。把屏幕调成绿色,反而有可能因为色差导致观感不适。

  综合:央视财经、上观新闻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03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直击空中梯队经过北京市上空
03
卢沟桥的炮火,太行山的硝烟,刘老庄82烈士的呐喊,诗人笔尖的锋芒……80多年前,佟麟阁、左权、李云鹏、臧克家等前辈以热血护家国,留下铮铮誓言与滚烫家书。
03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行进至广场北侧升旗区。
03
抗战英雄们挺立的脊梁,化为根植在血脉里的记忆。不愿忘却,是因为珍爱和平。不能忘却,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如今,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民族复兴不可逆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14亿多人民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02
1937年9月,一位名叫王者成的中国父亲把这面“死”字旗交给即将上战场的儿子。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侵华日军头目板垣征四郎口出狂言,中国不过是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加上国家这一名称而已。
02
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扫码翻开这本 还有永不熄灭的信仰火焰。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02
9月2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记者见面会,日本籍八路军老战士小林清之子小林阳吉,法国医生贝熙叶之子贝石涛,苏联元帅瓦·伊·崔可夫之孙尼·弗·崔可夫,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英国友人大卫·柯鲁克、伊莎白·柯鲁克之子柯马凯等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介绍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认识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02
9月1日,由中国铁建大桥局承建的新建重庆至万州高速铁路(渝万高铁)蔡家沟双线特大桥顺利合龙,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坚实基础。9月1日,由中国铁建大桥局承建的新建重庆至万州高速铁路(渝万高铁)蔡家沟双线特大桥顺利合龙,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02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通过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集铁皮石斛组培种植、加工销售、康养旅居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02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