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厦门广电报道
一位21岁的年轻姑娘在上班时
突然感到胸口一阵撕裂般的剧痛
被紧急送医后发现
她体内最粗的血管——主动脉
出现严重裂缝
确诊为主动脉A型夹层
这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心血管急症
犹如体内埋藏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发病后72小时内死亡率过半
更令人警醒的是
它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越来越多年轻人正被它盯上
血管里的“夺命裂缝”:
主动脉夹层是啥?
我们可以把主动脉想象成人体中最重要的一根“主水管”,负责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至全身。而主动脉夹层,就是这根水管的内壁突然发生撕裂。
慢性主动脉夹层:水管内壁(内膜)早就裂开了一道口子,血液冲进血管壁中层,形成“假腔”,就像水管内壁脱了一层皮,但水管还没完全破。一旦彻底破裂,如同水管爆裂,直接威胁生命。
根据撕裂位置不同,主动脉夹层分为两种类型:
Stanford A型(最危险):撕裂处位于升主动脉,紧靠心脏。
Stanford B型:撕裂处位于降主动脉,相对A型风险较低。
数据警示:
A型夹层发病后72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据《胸外科年鉴》)。
如未得到及时手术,一周内的死亡率可飙升至80%-90%(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相关指南及大型研究数据)。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在和死神赛跑!
血管为何“说裂就裂”?
高血压是头号“推手”
对于血管“爆胎”,失控的高血压,是幕后最大的“黑手”!看看高压血流是怎么“摧残”血管的:
“高压水枪”冲刷内膜:长期失控的高血压,如同持续用“高压水枪”冲刷血管最内层(内膜),日积月累,内膜被冲刷出微小裂口,为夹层埋下祸根;
血管“弹簧”老化断裂:血管中层富含弹性纤维,像弹簧一样让血管有弹性,而高血压会加速这些“弹簧”断裂、老化,血管壁变薄变脆,失去韧性;
“鼓包”与“撕裂”风险激增:在持续高压冲击下,脆弱的血管壁可能局部膨出(形成动脉瘤),或者直接从内部撕裂(形成夹层)。就像车胎鼓包或胎壁出现裂口,随时可能“爆胎”!
然而,厦门广电报道的案例中,那位年轻姑娘并没有高血压史,为什么也会中招?
据主刀医生分析,主动脉夹层发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很多年轻患者没有传统“三高”问题,却可能因以下原因导致血管脆弱容易撕裂:饮食含激素过多、基因遗传、马凡氏综合征以及缺乏运动。
你是血管“脆皮人”吗?
这4类高危人群速自查
如果你属于以下人群,务必提高警惕:
高血压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人群、血管钙化斑块的老人、孕妇;
有主动脉夹层家族史;
长期吸烟、肥胖者。
身体拉响“红色警报”
这些症状可能是夹层来了
主动脉夹层来临时,身体会发出强烈求救信号。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突发、持续、难以忍受的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部位常在前胸(警惕Stanford A型)、肩胛间区(后背正中间),可延伸至颈部、下颌、腹部或下肢;
血压脉搏异常:双侧手臂血压差值或上下肢血压差值明显(>20mmHg),脉搏弱而快;
休克征兆: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意识模糊、血压骤降等休克表现,提示可能夹层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生命垂危!
请记住:胸背突发撕裂样疼痛,是最高级别的警报,别犹豫,马上打120!
慢性夹层患者的“防爆”诀
预防重于治疗,尤其是高危人群,需严格管理健康,做好这7件“防爆要事”:
控制血压:清淡饮食、规律运动,别让血管“超负荷运行”;
护血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低盐低脂,减轻血管负担;
戒烟限酒:烟酒都是威胁血管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
适量运动:推荐散步、游泳、太极拳、温和瑜伽,避免举重、短跑、竞技球类等爆发性运动,防止血压瞬间飙升;
定期体检筛查:尤其有家族史者,定期做心脏彩超、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等检查;
遵医嘱服药:医生开的降脂药(如他汀)或其他保护血管的药,要按时吃,不可擅自停药;
远离非法药物:比如致幻剂会急剧升压,增加血管破裂风险!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