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白天在中医诊室里为病患开方、针灸的医生,下班后去格斗俱乐部训练,并且定期参加各种拳击比赛,这种身份的反差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石铭,出生于1994年,在二十多岁前的人生履历和中国绝大多数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上学、读书、有点兴趣爱好。2013年,高考的时候,受从事中医的爷爷的影响,报考了云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石铭自己说,“家里有这个渊源,长辈都很支持,而且我分数也正好够,所以就学医了”,2018年,石铭大学毕业,进入昆明某医院,成为一名中医内科医师,针灸师。
成长履历叙述到这里,是不是和普通人没啥不同?但其实,“不同”已经在十多岁的时候“逐渐发生”。
石铭并不只是安安静静读书当医生——她还给自己的人生藏了另一根线路。一根在普通人看来匪夷所思的线路。
10岁起,她开始练习跆拳道、散打、摔跤。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参加正式的格斗比赛,并且取胜。
大学毕业那年,也就是成为一名中医内科大夫的同时,石铭开始在昆明某摔跤俱乐部跟随有超过30年摔跤和缠斗经验的教练巴格学习擒锁式摔跤。
慢慢练、慢慢打、慢慢参加比赛、慢慢赢……
有道是“厚积而薄发”,或者换一种说法,某些事情,数量或者形式积累到一定临界点,总会发生让人吃惊的质变。
从2015年开始,中国MMA超级联赛、WKG综合格斗赛、武林笼中对比赛、木兰战纪比赛、昆明国际功夫文化节比赛,她先后用“降服、判定、技术性击倒”等方式获胜,并且,是绝对的“胜多负少”。
2024年,石铭的名字和UFC联系在了一起。
UFC,是终极格斗冠军赛(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的首字母简称,是世界上最顶级和规模最庞大的职业综合格斗赛事,每年举办超过20期。这项比赛的擂台为标志性的八角笼,签约UFC的职业格斗选手都经过系统而科学的格斗训练,具备综合运用各种格斗技术的能力。在开放式规则下为不同武术流派的格斗家提供统一的竞技平台,最终打出终极冠军。
简单来说,无论你是江湖上什么流派,拳击、跆拳道、巴西柔术、泰拳、散打、柔道、空手道、自由式摔跤……都可以。打趴下对手就行。
曾经是中国散打运动员的张伟丽,在2019年加冕UFC女子草量级世界冠军,成为亚洲首位UFC世界冠军,也可以被称为女拳王。
2024年5月、2024年8月、2024年11月,石铭先后在UFC举办的精英之路和格斗之夜比赛中获胜,尤其是24年11月份那次对比她年轻7岁的冯萧灿的胜利,成为“精英之路女子草量级冠军”的比赛后,石铭感受到了“一拳成名天下知”的感觉。
UFC在中国市场探索和布局多年,对中国运动员的培养也不遗余力,尤其是那些身上可以讲出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励志故事的选手。
既有实力,又有故事——这个标准,石铭太符合了。
拿下这个冠军头衔后,石铭与UFC正式签约,成为第16位现役中国UFC运动员。
于是,江湖上,关于一个“女医生、女拳手”的传说,正式开始了——石铭说,其实格斗选手生涯早就开始了,但很多人是签约后才知道我,包括我家里人,我赢了比赛后,UFC说要派一个拍摄团队到我家里去拍点素材做纪录片,我妈妈那时候才知道我参加了这么重要的比赛,并且赢了,“他们虽然支持,但也很担心,尤其是对规则不太了解,总怕我受伤。”
从2024年11月赢了那场受亿万人关注的冠军决赛,到2025年8月份出现在上海的UFC综合格斗之夜赛场,你几乎可以在中国任何社交媒体上刷到石铭。一些神评也层出不穷。
UFC上海站赛前,晨报记者对石铭进行专访时,特意让她挑几条她自己也觉得很好玩的神评。她挑选如下:
“拳套沾碘伏,边打边消毒”
“对手被打晕后去医院,睁开眼发现医生也是她”
“我们国家,上一个这么能打的中医大夫叫黄飞鸿”
“她的诊室里面应该不存在医闹的可能”
“医生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她是中医,知道打哪里最疼”
“阁下如果不遵医嘱,我也略懂一些拳脚”
“她请假去比赛,她的领导一定会主动批准”
“和她做同事的话,同事关系肯定会非常和谐”
……
类似这样的俏皮话、神评论,如果都收集起来,恐怕几页纸都放不下。
不过,石铭说,其实有些也有网友夸张的成分,比如自己其实是近视眼,对手又在移动中,不可能有“打穴位、知道哪里疼就打哪里”的那种神准。“每次出来比赛,请假也都很慎重,都按照规章制度,这次我来上海,一共用了6天公休假期时间,院领导也都很支持。”
但即便如此,成了一个签约拳手,大家肯定还是对她的工作、生活、训练、比赛,时间如何分配、平衡很感兴趣,石铭说,她通常白天上班,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进行训练。“训练以基础动作为主,加上跑步、耐力和力量训练,其实准备并不算很充分。”她坦言,由于时间有限,每次备战都是一次与时间的赛跑。
这次上海的比赛,直到比赛前2天,才练习完所有的技战术套路,心里其实很没有底。
身为中医内科医生,石铭擅长针灸和开药。她表示,在不能使用药物的情况下,针灸成了她重要的恢复方式。“我会给自己扎针放松,有时也帮队友。”
采访中,最让记者感到佩服的是她对自我能力的清醒认知,石铭说:“我硬件条件真的很差,个子矮、臂展短,在这个量级几乎是最短的。所以我只能注重战术执行与心理调整。每场比赛前我都会‘给自己洗脑’,尽量专注技术、放下杂念。”
记者问:具体是什么杂念?石铭说,随着比赛成绩的提升,知名度上去了,微信、短信、电话变得特别多,尤其是去年年底拿冠军后那一个月。以前比赛毫无压力,如今关注的人多了,心理负担也重了。很多人送我礼物、帮我训练、以各种方式为我加油,我真的很感激,但也更有压力了。
记者又问:你打出名堂后,有没有出现过,诊室里来了一个病人,但他其实并不是真的生病了,他就是想挂个号,然后进来看看你这个真人?石铭说,这种情况还真的有,也就是类似这样的情况,让自己感受到压力。
采访中,记者问她,“会格斗的医生”、“会医术的拳手”,这两种“定义”,或者说,这两种身份,你更接受哪个?她说,自己都接受,因为都有符合的地方:“我觉得都行,两个标签好像都适合我。”她透露说,自己平时还喜欢爬山、做饭、打扫卫生,算是一个生活气息十足的女孩子。更令人吃惊的分享是:越来越多国际选手开始了解中医,尤其是针灸在运动恢复中的作用。“我现在经常随身带针,遇到有人腰酸背痛,也会帮忙扎两下。很多队友,或者是一起参加UFC训练营的朋友,都觉得效果很好。”
北京时间8月22日晚,UFC精英之路第四季半决赛在上海万体育馆举行。超过9000名观众到现场观赛,气氛非常火爆。当天,石铭的比赛被安排为“特别主赛”,最终,她三回合以点数不敌来自巴西的著名“格斗书生”布拉西尔。
这个结果或许并不出乎石铭和她的教练团队意料,从业余爱好者到UFC选手,石铭用行动诠释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无论是医生还是拳手,她都坚持做好每一个角色,在擂台与诊室之间,“打”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这已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记者 黄宇龙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