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旬老太家有儿孙
为何却在过世后
把所有房产、财产
全都给了干儿子?
2024年4月,和王阿婆毫无血缘关系的老刘凭借一份遗嘱将王阿婆的亲生子女和孙子都告上了法庭,并且要求要独占财产。
老刘表示,王阿婆早年与前夫离婚,晚年身患骨髓炎,又与子女关系不和,长期住在养老院里。自己自幼学医,常在养老院门口给老人们看病,因为给王阿婆治疗有效,便被老人认做干儿子,随后一起共同生活。
2023年11月2日,91岁的王阿婆在两名律师见证下订立遗嘱,明确去世后名下所有的财产均由老刘继承。一个多月后,王阿婆在家中摔伤,经医治无效后去世,自己理应按遗嘱继承遗产。
然而
王阿婆的孙子小林
却完全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
小林称,王阿婆晚年一直由自己父亲大林照顾,直到2016年,父亲身体不好,才将王阿婆送进养老院,并不定时探望。2019年父亲健康急剧恶化无法前往探望王阿婆,最终在2020年去世。
处理完自己父亲的后事后,小林想去养老院接走奶奶,却被告知王阿婆已于2019年底被“干儿子”老刘以“去山东探亲”为由接走,之后便杳无音讯。
小林也曾找山东的亲戚打听奶奶的消息,对方表示王阿婆和老刘的确去过侄女家,但在那之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小林多次添加老刘微信,对方都没有通过。
小林还表示,王阿婆在2014年就曾立过公证遗嘱,明确将遵义路的房产留给自己,名下银行存款也应由子女法定继承。
此外,根据遗嘱见证笔录和视频录像显示,王阿婆将老刘称为自己的大儿子,还称“小儿子大林于2023年刚去世,其他子女都不管自己,老大以前在国际(维和)部队工作,多年走过70多个国家,没有住房,所以(把遗产)都留给老大……”遗嘱见证律师也表示,自己是经过老刘联系见证,但并未告知他们并非母子关系。
然而,在庭审中,老刘却称王阿婆所说的是从其他病人那里听到的传言。而自己没有通过小林添加微信的请求,是因为自己使用微信不熟练,而王阿婆的手机在到山东后就坏了,并且更换了手机号码。
奶奶有亲生子女和孙子
怎么会把遗产全给一个外人?
双方说辞为何完全不一样?
法官徐莉前往老人最后生活的地方展开实地调查。据了解,老刘和王阿婆居住在一间年租5000元的农村自建房中,平时不怎么与周边村民接触。
而医院保存的王阿婆的抢救记录更让徐莉大吃一惊。根据2023年12月22日的病历显示,患者送医时已昏迷、呼吸困难六小时,六小时前家属发现呼之不应、口吐白沫、呼吸困难。
也就是说,老刘在发现王老太昏迷后,延迟了数小时才求救,严重耽误了抢救。
不仅如此,王阿婆每月上万元的养老金以及20多万元定期存款,都被老刘通过ATM机取走。虽然老刘自称是王阿婆“赠予”,养老金则用来给老人买药,但都无法提供相应的证据。
更令人震惊的是,老刘在王老太去世后,既没通知其家属,也没办理后事,竟将骨灰撒在了山野,严重违背人伦情理。
最终,长宁法院审理认为,王老太所立代书遗嘱虽形式合法,但老刘通过欺骗手段导致王老太立遗嘱存在“动机错误”。鉴于遗嘱需体现真实意愿,动机受欺诈污染则应认定非真实意思,故该代书遗嘱无效。
老刘对王老太的扶养是建立在违法行为的基础之上,不构成合法的抗辩事由,亦不能因此分得遗产,王老太名下房产依公证遗嘱由小林继承;老刘所述获赠存款无证据,其取走的20余万元定期存款属遗产,因存款无有效遗嘱,由在世子女及小林法定继承,法院支持小林均分主张。
最终,法院驳回老刘全部诉请,判令其交还20余万元存款。老刘上诉后,二审法院于7月31日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提醒
老年人切勿轻信
陌生人的花言巧语
涉及财产处分等重要决定时
应多与子女、亲属沟通
而子女也应该
多关心老人的身心状况
和日常生活
及时了解老人的动态和交往人员
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