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众望”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人民日报专访庞众望

2025-08-18 19:20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不负“众望”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人民日报专访庞众望

  8月16日晚,《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名单揭晓,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在读博士生庞众望获评2024年度人物。

  大学里,庞众望经历了哪些成长?如何看待大众的期望与自己的期望?对大学新生有什么建议?人民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不负“众望”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人民日报专访庞众望

  记者:很多人认识你是通过2017年的高考。如今,几年过去,你会怎样介绍自己?你喜欢自己目前的状态吗?

  庞众望:介绍自己的话,我会说,一个正在努力做科研的工作者吧!

  我还是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的。作为博士研究生,主要的工作是发现问题,找到方案解决问题,再动手实施这个方案,最后产出成果。这样的状态,我反而觉得是很单纯,也是很让我喜欢的。我也希望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喜欢的科研做好。

不负“众望”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人民日报专访庞众望

  庞众望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记者:许多同学初入大学时会有一段比较迷茫的时间。对你而言,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是怎样找到对科研的热爱的?

  庞众望:刚到大学的时候,大家大都处于一个探索摸索的状态。很多人都会做一点学生工作,一点志愿服务,一点科创,从中发现自己更擅长哪个。

  大学刚开始两年,我其实也是有点迷茫的,也在摸索的过程中。后来接触科研之后,从中找到许多快乐。

  大三时候,我加入了一位老师的SRT(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也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怎样读论文,怎样做科研。在那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更喜欢和更擅长还是科研方面的工作。我在读论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很喜欢去琢磨一些事情。当我找到一些我认为很新颖、很不错的点的时候,当我捕捉到论文中作者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时,我会非常开心。我发现自己可能更适合、更擅长,也更希望从事研究工作。

  进入大学前,我既是坚定的,但也是懵懂的。坚定在于我知道自己要努力地学习,要冲出去,但懵懂就在于我不知道要冲去哪,对人生还缺乏规划。来到清华之后,我对人生更有规划了,不再只是看眼前的一点点了,而是会向前多看一些。

  我在清华精密仪器系,已经在这里学习成长了8年。我们精仪系经常会讲,“精益求精,止于至善”,鼓励同学们矢志报国。我想,我们有责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不断超越。

  大学里,如果你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状态,可能要去一点点地尝试,发现自己更喜欢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很坚定的状态,就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不负“众望”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人民日报专访庞众望

  庞众望本科毕业照。

  记者:读博、科研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

  庞众望:最困难的一段时间是从博士二年级到博士四年级。在导师鼓励下,我选择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尝试攻关一个测试系统,用于超稳激光相位噪声的测量,花了两年的时间去磨一个工作。技术方案其实很快就定下来了,但实际去做时,会面临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反复磨,磨的也是一个人的心气。那段时间,自信心的确不够。但整个工作结束之后,又找到了柳暗花明的状态。

  博士期间,难免会遇到做不出成果的状况。我觉得遇到这种状况的时候,要清晰判断自己的能力够不够完成这项工作,同时要判断这是不是一个能够完成的工作。如果确定自己有能力、有信心,而且这个工作是可以完成的,就要坚定地走下去。中间耗费多少时间,反而是次要的。

  其实,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那种韧性也是从小家庭带给我的一个底色。虽然我可能家庭条件不是非常好,但母亲很少在我面前表现出悲观,她总是把我往好的方面去引导,让我有一个相对更开朗乐观的心态。我想,这是我人生的一种底色,这种底色无论我以后走得多远,都不会褪色。

  人生的不同阶段,面临的困难是不同的,但相同的就是要坚定向前的信念。

不负“众望”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人民日报专访庞众望

  庞众望师门合影。

  记者:你的名字叫“众望”,你怎样看待众人的期望、自己的期望?

  庞众望:刚刚说到,来到清华的第一个成长,是更有方向、更有规划了。

  第二个成长就是,刚来清华那段时间,我其实是比较在意外界对我的看法的。那时,我对自己的能力到底在哪里、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是没有认知的。不“知己”,所以对外界的看法很在意——我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但是在清华的这些年,我摸透了自己能做到什么水平、我的能力边界到底在哪,我也认同有一些事情可能在自己的能力边界之外,有一些事情可能我不擅长。而“知己”了之后,反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了。我知道有些事情可能达不到别人的要求,但同样的我也知道有些事情能做到,所以我可以拼尽全力去把这些事情做好。

  进入清华之后,很多人都会对我的未来有一些期望。其实在进入大学之前,父母对我的未来也是有很高期望的,我自己对我的未来也是有很高期望的。我觉得在这种期望的氛围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发现自己、看清自己,认清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认清自己能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知道自己清晰的能力边界后,要在自己能做到的范围内,把可以做到的事情努力做到最好(但并不一定是奢求自己做到完美)。

  我想,回应大家的期待,最重要的也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边界之内,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我觉得这就已经回应了大家的期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和所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分工。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记者:大学即将开学,也有一些经济相对困难的新生进入大学,你对大家有没有一些建议?

  庞众望:我对学弟学妹们最大的建议是,要利用学校宝贵的资源,与优秀的老师、同学、校友多沟通。一定不要畏惧,一定要争取。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一些农村孩子来到大学后,用现在流行的词来说,可能会有一些“社恐”。有人可能会说,不要强求一个“社恐”的人接触外界,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接触外界是为了多接触人,去寻找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向他人学习。

  我在博士期间能快速成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清华接触了很多人。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有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以及一些已经毕业的校友,我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也学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一些学长会提出很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同龄人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对大学生活和人生选择各有看法。跟这些人交流足够多之后,人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勇敢地去争取更好的未来,也会变得更加通透,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是很迷茫的状态——你会发现那些问题很多人都遇到过。

  人在面对陌生事物时往往都会感到一些恐惧。小时候,我接触过的世界没有那么大,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石家庄,还是因为我心脏病手术,在医院里待了几天。除了石家庄之外,我在高中之前几乎没有出过我们县城。没有看到过那样大的世界、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没有经历过这么多以前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事情,自然会感到一些畏惧。

  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踏过这个坎。要从接触未知的过程中,去学习、去成长,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满。人成长最快的途径,绝对不是一个人默默地闭门造车,而是见贤思齐。

  (王晓霞参与采写)

  作者:吴月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之一。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之一。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之一。
31
据河北省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份,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276万吨,同比增长2.62%。据河北省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份,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276万吨,同比增长2.62%。
31
晚秋时节,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别有风骨,苍老遒劲,美不胜收。晚秋时节,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别有风骨,苍老遒劲,美不胜收。晚秋时节,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别有风骨,苍老遒劲,美不胜收。
31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不断延伸钢铁产业链条,加快钢铁产业向装备制造业和耗钢产业延伸,全力打造钢铁深加工制品基地,强壮产业“筋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0
一艘直达韩国仁川港的班轮在青岛港前湾港区装卸集装箱(无人机照片,10月29日摄)。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依托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及海上贸易往来的枢纽优势,密织覆盖日韩主要港口的海运航线网络。
30
10月29日,农民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晾晒萝卜条(无人机照片)。眼下正值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的1.52万亩萝卜收获季,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眼下正值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的1.52万亩萝卜收获季,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30
10月26日在位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的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拍摄的秋景(无人机照片)。连日阴雨天气过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六盘山区迎来晴好天气。连日阴雨天气过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六盘山区迎来晴好天气。
29
10月28日,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推出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开幕。10月28日,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推出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开幕。
29
10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10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29
由自然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依托“探索三号”及“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执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考队10月27日顺利返回海南三亚。“奋斗者”号在北极共完成43个潜次作业任务,并与完成我国首次北极冰区下潜任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我国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
2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