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众望”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人民日报专访庞众望

2025-08-18 19:20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不负“众望”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人民日报专访庞众望

  8月16日晚,《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名单揭晓,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在读博士生庞众望获评2024年度人物。

  大学里,庞众望经历了哪些成长?如何看待大众的期望与自己的期望?对大学新生有什么建议?人民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不负“众望”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人民日报专访庞众望

  记者:很多人认识你是通过2017年的高考。如今,几年过去,你会怎样介绍自己?你喜欢自己目前的状态吗?

  庞众望:介绍自己的话,我会说,一个正在努力做科研的工作者吧!

  我还是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的。作为博士研究生,主要的工作是发现问题,找到方案解决问题,再动手实施这个方案,最后产出成果。这样的状态,我反而觉得是很单纯,也是很让我喜欢的。我也希望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喜欢的科研做好。

不负“众望”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人民日报专访庞众望

  庞众望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记者:许多同学初入大学时会有一段比较迷茫的时间。对你而言,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是怎样找到对科研的热爱的?

  庞众望:刚到大学的时候,大家大都处于一个探索摸索的状态。很多人都会做一点学生工作,一点志愿服务,一点科创,从中发现自己更擅长哪个。

  大学刚开始两年,我其实也是有点迷茫的,也在摸索的过程中。后来接触科研之后,从中找到许多快乐。

  大三时候,我加入了一位老师的SRT(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也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怎样读论文,怎样做科研。在那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更喜欢和更擅长还是科研方面的工作。我在读论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很喜欢去琢磨一些事情。当我找到一些我认为很新颖、很不错的点的时候,当我捕捉到论文中作者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时,我会非常开心。我发现自己可能更适合、更擅长,也更希望从事研究工作。

  进入大学前,我既是坚定的,但也是懵懂的。坚定在于我知道自己要努力地学习,要冲出去,但懵懂就在于我不知道要冲去哪,对人生还缺乏规划。来到清华之后,我对人生更有规划了,不再只是看眼前的一点点了,而是会向前多看一些。

  我在清华精密仪器系,已经在这里学习成长了8年。我们精仪系经常会讲,“精益求精,止于至善”,鼓励同学们矢志报国。我想,我们有责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不断超越。

  大学里,如果你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状态,可能要去一点点地尝试,发现自己更喜欢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很坚定的状态,就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不负“众望”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人民日报专访庞众望

  庞众望本科毕业照。

  记者:读博、科研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

  庞众望:最困难的一段时间是从博士二年级到博士四年级。在导师鼓励下,我选择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尝试攻关一个测试系统,用于超稳激光相位噪声的测量,花了两年的时间去磨一个工作。技术方案其实很快就定下来了,但实际去做时,会面临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反复磨,磨的也是一个人的心气。那段时间,自信心的确不够。但整个工作结束之后,又找到了柳暗花明的状态。

  博士期间,难免会遇到做不出成果的状况。我觉得遇到这种状况的时候,要清晰判断自己的能力够不够完成这项工作,同时要判断这是不是一个能够完成的工作。如果确定自己有能力、有信心,而且这个工作是可以完成的,就要坚定地走下去。中间耗费多少时间,反而是次要的。

  其实,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那种韧性也是从小家庭带给我的一个底色。虽然我可能家庭条件不是非常好,但母亲很少在我面前表现出悲观,她总是把我往好的方面去引导,让我有一个相对更开朗乐观的心态。我想,这是我人生的一种底色,这种底色无论我以后走得多远,都不会褪色。

  人生的不同阶段,面临的困难是不同的,但相同的就是要坚定向前的信念。

不负“众望”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人民日报专访庞众望

  庞众望师门合影。

  记者:你的名字叫“众望”,你怎样看待众人的期望、自己的期望?

  庞众望:刚刚说到,来到清华的第一个成长,是更有方向、更有规划了。

  第二个成长就是,刚来清华那段时间,我其实是比较在意外界对我的看法的。那时,我对自己的能力到底在哪里、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是没有认知的。不“知己”,所以对外界的看法很在意——我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但是在清华的这些年,我摸透了自己能做到什么水平、我的能力边界到底在哪,我也认同有一些事情可能在自己的能力边界之外,有一些事情可能我不擅长。而“知己”了之后,反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了。我知道有些事情可能达不到别人的要求,但同样的我也知道有些事情能做到,所以我可以拼尽全力去把这些事情做好。

  进入清华之后,很多人都会对我的未来有一些期望。其实在进入大学之前,父母对我的未来也是有很高期望的,我自己对我的未来也是有很高期望的。我觉得在这种期望的氛围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发现自己、看清自己,认清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认清自己能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知道自己清晰的能力边界后,要在自己能做到的范围内,把可以做到的事情努力做到最好(但并不一定是奢求自己做到完美)。

  我想,回应大家的期待,最重要的也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边界之内,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我觉得这就已经回应了大家的期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和所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分工。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记者:大学即将开学,也有一些经济相对困难的新生进入大学,你对大家有没有一些建议?

  庞众望:我对学弟学妹们最大的建议是,要利用学校宝贵的资源,与优秀的老师、同学、校友多沟通。一定不要畏惧,一定要争取。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一些农村孩子来到大学后,用现在流行的词来说,可能会有一些“社恐”。有人可能会说,不要强求一个“社恐”的人接触外界,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接触外界是为了多接触人,去寻找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向他人学习。

  我在博士期间能快速成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清华接触了很多人。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有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以及一些已经毕业的校友,我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也学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一些学长会提出很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同龄人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对大学生活和人生选择各有看法。跟这些人交流足够多之后,人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勇敢地去争取更好的未来,也会变得更加通透,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是很迷茫的状态——你会发现那些问题很多人都遇到过。

  人在面对陌生事物时往往都会感到一些恐惧。小时候,我接触过的世界没有那么大,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石家庄,还是因为我心脏病手术,在医院里待了几天。除了石家庄之外,我在高中之前几乎没有出过我们县城。没有看到过那样大的世界、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没有经历过这么多以前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事情,自然会感到一些畏惧。

  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踏过这个坎。要从接触未知的过程中,去学习、去成长,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满。人成长最快的途径,绝对不是一个人默默地闭门造车,而是见贤思齐。

  (王晓霞参与采写)

  作者:吴月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新华社香港10月1日电题:“站在甲板上,心里特别自豪”——香港市民参观戚继光舰、沂蒙山舰点燃爱国热情 正在执行远海综合实习访问任务的中国海军83舰编队9月30日上午抵达香港特区,从当日起至10月2日组织舰艇开放交流活动。
02
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各地丰富文旅供给,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各地丰富文旅供给,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各地丰富文旅供给,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
02
10月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船舶有序通过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无人机照片)。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三峡枢纽累计通过船舶32018艘次,同比增长4.03%,累计通过量达1.28亿吨,同比增长11.15%;葛洲坝枢纽累计通过船舶33998艘次,同比增长5.2%,累计通过量达1.32亿吨,同比增长11.49%;共保障3330.45万吨民生物资过坝,持续为长江黄金水道效益发挥和沿江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2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01
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
01
9月29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城道幼儿园举行的“花好月圆 古韵迎中秋”主题活动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彩绘灯笼。随着国庆、中秋的临近,各地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
01
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
30
9月29日11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杨熙 摄)  9月2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
30
时逢北京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宁寿宫花园第一、二进院落将于9月30日起向观众开放。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西北隅,是乾隆皇帝为晚年生活构建的理想居所。
30
经过三年多建设,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于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
2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