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钓鱼的年轻人:钓,我所欲也,鱼,非我所欲也

2025-08-11 14:26来源: 北京青年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恰如当下Z世代年轻人垂钓心境的写照。

  在一汪清水前,拿起鱼竿,甩出鱼线,年轻人借钓鱼寻找不同的心境:有人享受片刻宁静,有人期待收获惊喜,有人沉浸于自然的怀抱,有人体会等待的乐趣。

  与此同时,钓鱼也成为一种松弛的社交方式,钓友间分享鱼饵、互约出钓,在静默与交流之间收获情感连接。一竿一线之间,他们找到了与自然相处兼具社交趣味的生活新方式。

在北京钓鱼的年轻人:钓,我所欲也,鱼,非我所欲也

  现场

  清晨和傍晚,工作日河边的钓鱼人

  7月中旬的一个工作日下午,北京温榆河公园旁的清河两岸依旧热闹。十几名垂钓者沿岸排开,其中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偶尔夹杂几位五六十岁的老钓手,以及带着孩子来体验的中年人。阴沉的天色和即将落下的雨,并没有挡住年轻人到水边“放空”的兴致。

  到下午3点多,河边的天空阴了下来,偶尔掉了几个雨点儿,但钓鱼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大都没有撤离的意思。一位30岁左右的男士说,自己今天轮休,就想来水边玩玩儿,但钓了一个小时也没上来一条鱼,“可能跟天气有关,过两天休息,天好再来。”

在北京钓鱼的年轻人:钓,我所欲也,鱼,非我所欲也

  清河附近有不少垂钓的年轻人

  第二天下午,天气晴朗了许多。来广营北路清河沿岸十分热闹,两处桥边拦水坝附近,各有十余名钓鱼人,有的独自静坐,有的三两结伴。整齐的鱼竿指向水面,阳光下偶尔泛起细细的涟漪。

  一名19岁的小伙子指着水边鱼护里的鱼,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收获。他说自己是电焊工,暑期天气炎热,工地停工,闲不住便出来钓鱼。“昨天路过这儿,看见有人有鱼,今天就特意带着鱼竿来试试。”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他一共钓上来4条鱼。

  沿着清河往京承高速清河大桥方向走,桥下几个天然形成的水塘成了钓鱼者的乐园。围在水塘边的几拨儿钓鱼人中,既有50后的老大爷,也有80后的中年人,还有两位00后的小伙子。两个00后都是第一次尝试钓鱼,拿着手竿反复挂饵、甩竿,只是一条鱼也没上来;80后的中年人和50后的老大爷显然经验更丰富,装备也专业得多——马扎、阳伞、鱼竿一应俱全,支起台钓架后便悠然自得地等待鱼上钩。

  一位80后男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我钓鱼好几年了,明显感觉这几年钓的人越来越多。” 他说,从温榆河、清河到亮马河,到处都能看到钓鱼的人。

  他还发现,钓鱼群体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少年轻人加入其中;而这项原本以男性为主的休闲活动,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女性爱好者参与。钓鱼仿佛成了一种时尚,“工作日下班后,基本能有四五个钓鱼的;要是一到周末,这水塘边几乎站不下人”。

在北京钓鱼的年轻人:钓,我所欲也,鱼,非我所欲也

  正在河边垂钓的年轻人

  探因

  慢节奏、好上手,体验后有点上瘾

  “这个池塘不管什么时候都有人。”90后钓鱼爱好者小汪笑着说,他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来这个野塘钓鱼。为了抢到理想的位置,他常一大早就出门,在池塘边一坐就是一整天。“我喜欢钓死水,比较稳定, 对水位和天气的要求没有河道那么高。”

  小汪是南方人,从六七岁起就开始接触钓鱼。来到北京工作后,他起初并没有把钓鱼提上日程。今年二三月份,他偶然在网上刷到钓鱼的视频,随后平台便不断给他推送相关内容,勾起了他儿时在水边的记忆。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根鱼竿,没想到这一钓又重新迷上了钓鱼。

  在他看来,钓鱼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能让人暂时忘却杂念,专注当下。“周末坐在岸边,把注意力集中在鱼漂上,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这种专注和宁静,是平时很难体验到的。”小汪说,正是这份难得的安静和投入,让他每个周末都期待再次来到水边。

  慢节奏,是吸引年轻人爱上钓鱼的重要原因。28岁的刘岩从事教培工作,去年曾在朋友的带动下尝试过手竿(不装绕线轮的钓竿),但起初并没觉得有趣。后来一次假期,他和几位朋友骑摩托跑山,同行的人都带着路亚(钓鱼方法)装备,边走边向他描述钓鱼的魅力:“上鱼的时候手感特别好,有一种‘噔噔噔’的从静到动的拖拽感。”

  那次跑山,刘岩在房山大石河的溪流中第一次尝试了路亚。鱼上钩的瞬间,他感受到朋友们描述的那种奇妙手感,从此被深深吸引。“那种感觉很奇妙,体验过之后我就上瘾了。”他说。

在北京钓鱼的年轻人:钓,我所欲也,鱼,非我所欲也

  刘岩的钓鱼日常

  对刘岩而言,钓鱼的最大意义是让自己沉浸在安静与专注中,感受时间的从容。他说,如今的生活常被各种事务和信息打断,而在河边钓鱼时,注意力能完全集中在鱼漂和水面上,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这种难得的沉浸体验,让他每次走到水边都充满期待。

  刘岩认为,吸引大家爱上钓鱼的不仅是节奏放慢、心境平和的体验,各类社交平台的传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有大量钓鱼直播,许多网友会围观“云钓鱼”,就像看球赛一样,看着心里就痒痒,也想亲自尝试。

  与此同时,网络上关于钓鱼技巧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年轻人不必像过去那样专门拜师学习;钓鱼装备也能在电商平台轻松购得,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入门门槛并不高。

  现在,刘岩自己也开设了一个名为“京常钓”的钓鱼自媒体账号,他会在上面发布各类钓鱼信息,还带动一些网友从线上走向线下,亲身感受垂钓的乐趣。

  因为热爱钓鱼而投身自媒体的人,并不只有刘岩。“小e的北京钓鱼地图”也是钓鱼自媒体中的一员。博主“小e”从2023年夏天开始尝试钓鱼,最初玩的是路亚,后来又尝试了小物钓(一种钓小个体原生鱼的钓鱼运动)。

  他认为,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钓鱼,也与路亚、手竿、小物钓等方式简单、方便密切相关。“这些钓法非常适合新手上手,只要稍微学一学就能上鱼,收获很直接,体验感很好。”

  “小e”表示,如今大家工作节奏紧凑,很难像老钓手那样整天守在河边台钓。所以,一种被称为“通勤钓”的玩法流行了起来——带着简单的工具,在上下班路上甩上两竿儿,半小时说不定就能收获一条鱼。

  在这批“通勤钓”爱好者中,上班族小蔡是典型代表。他每天早上出门都会带着鱼竿,路过清河时先甩两竿儿,等时间差不多了再骑上电动车去公司。小蔡说,他从2022年开始接触路亚,那时钓鱼群体里的年轻人还不多。

  “这几年明显感觉到钓鱼群体越来越年轻,其中不乏年轻女性的身影。”小蔡觉得,这和路亚的便捷性有关,“工具很轻,一个小包就能走,不像台钓要大包小包的。而且,现在用的都是泥饵,没有腥味,干净卫生,我看不少女孩留着美甲也在钓鱼。”

在北京钓鱼的年轻人:钓,我所欲也,鱼,非我所欲也

  垂钓人群中,女性与孩子的身影多了起来

  收获

  修身养性,顺手还能社交、创业

  因为迷上了钓鱼,小蔡的作息也随之改变。如今,他晚上10点多就和孩子一起入睡,清晨4点半起床,5点出门,5点半就能到河边开钓,8点半前收竿,不耽误白天上班。

  小蔡觉得,钓鱼是一项兼具乐趣与身心益处的活动。早睡早起的习惯让他感觉身体舒畅、精神健旺,而清晨的河边空气清新,还能看到水面升起的薄雾,都让人身心愉悦。

  小蔡的部分鱼饵来自钓友“大亮”。大亮从2021年开始钓鱼,后来学会了自己制作鱼饵,并乐于分享给钓友。他笑称,给钓友递鱼饵,就像习惯性的寒暄或递烟一样,是钓场上的社交礼节。“如果钓友用我的鱼饵钓上了鱼,我会特别高兴。”大亮说。

  对大亮来说,钓鱼早就不只是一种休闲方式了,还成了他维系社交的方式。他经常在微信群里约上住在附近的钓友一起出钓,时间久了,大家便从同行者变成了朋友。

在北京钓鱼的年轻人:钓,我所欲也,鱼,非我所欲也

  在温榆河9号门往西的清河岸边垂钓的年轻人

  “网上有人说,钓鱼还能认识老板拿到offer,这事我没遇到过,不知道真假。但在生活里,我们确实能互相帮忙。”大亮笑着说,比如有钓友因为限号相互借车出行;还有一次,他突发胆结石,当时家里人都不在身边,正是钓友看到信息后赶来,把他送到了医院。

  而在“小e”看来,钓鱼是一个对E人(外向型性格特征的人)和I人(内向型性格特征的人)都很友好的项目。E人可以通过钓鱼社交,I人也可以享受独处的乐趣。“钓鱼的路上可能会跟钓友有交流,但到了地方大家往往一字排开独自体验,互不打扰。”

  对于“小e”来说,钓鱼带给他的最大益处是为他开辟了一条创业的新思路,他打算把自己的账号做成钓鱼的垂直类自媒体。目前,他的主要方向是给钓友们提供适合钓鱼的钓点,为此他走遍了北京的几十个河道、池塘,哪里有鱼,哪里适合什么钓法,哪里钓鱼的人多,他都会分享给大家。目前他的账号“小e的北京钓鱼地图”已经有3.8万粉丝,另外他还有5个钓友微信群,每个群都有近500名成员。

在北京钓鱼的年轻人:钓,我所欲也,鱼,非我所欲也

  “小e”的钓鱼自媒体账号

  影响

  九成钓友坚持放流,休闲与环保兼顾

  “小e”本身是个喜欢探访和尝试的人,也因为做了自媒体,他几乎走遍了北京的大小钓鱼点。护城河、温榆河、亮马河、清河、凉水河……这些地方他都留下过身影。给他最直观的感受是,这些年北京的亲水环境越来越好。“很多地方,很早以前在我印象里水质不太好,现在一看,环境特别好,有的地方还搭建了亲水平台。水里能钓到很多不同种类的小鱼,也有乌龟、田螺,以及观赏的金鱼、锦鲤。”

  在探访钓点的过程中,“小e”也逐渐了解了不少关于北京城市变迁的故事。比如万寿寺南长河,经常能钓到金鱼,因为离官园很近,有人在官园买了金鱼后会到此放生;还有萧太后河也能看到不少金鱼,主要是因为附近的黑庄户有金鱼养殖基地,有些金鱼顺着水流进了河道。

在北京钓鱼的年轻人:钓,我所欲也,鱼,非我所欲也

  北京的亲水环境越来越好,也吸引了更多钓鱼爱好者

  他在萧太后河钓鱼后,还专门在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满河金鱼游 千年传奇流》,记录下这段有趣的“历史考证”。

  在“小e”的自媒体账号上,他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坚持放流”。意思是钓上来的鱼还会重新放回水中。据他介绍,如今约九成的年轻钓友都会坚持放流,因为大家更看重的是钓鱼的过程和体验,“越是钓鱼的人,越希望环境更好,越希望河里能一直有鱼繁殖”。

  刘岩说,他每次钓鱼都会把钓上来的鱼放在鱼护里,拍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里“显摆显摆”,随后就把鱼放回水中。他总结自己这样做有三点原因:“第一,我自己不做饭,钓来的鱼也不会吃;第二,北京的渔业资源有限,如果都拿回去吃,以后就没鱼可钓了;第三,城市河道里的鱼毕竟不是养殖鱼,食用也不一定安全。”

  很多钓友不光不吃鱼,还特别注重保护环境。刘岩笑称:“钓鱼的人最烦的,就是有人钓完鱼把垃圾扔在河边。” 他知道,一些钓友组织在钓鱼之余还会顺便做公益,每次活动结束后,大家都会沿着河道捡垃圾。

在北京钓鱼的年轻人:钓,我所欲也,鱼,非我所欲也

  亮马河旁钓鱼的人

  针对城市休闲垂钓,北京有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非禁渔期内的水库、湖泊,且不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或增殖放流区的公共水域,都允许开展休闲垂钓。法规同时明确,休闲垂钓应为“单人、单竿、单钩或双钩”的方式,而多线多钩、长线串钩、锚鱼、电鱼、炸鱼等破坏性钓法均被明令禁止。

  不过,一些受访的钓友也坦言,由于违法成本低、执法不易,他们偶尔也会看到有人使用非法方式捕捞。刘岩说,遇到这种情况,钓友们不仅会在网上谴责,有时还会主动拨打渔政电话举报。

  “谁也不希望在水质差的地方钓鱼,我们也鄙视那些残害鱼的人。”在钓友小汪看来,随着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关注水质和环境的人也会随之增加。一旦有人破坏环境,往往能第一时间引起钓友们的注意,从而及时发现水质和生态问题。

在北京钓鱼的年轻人:钓,我所欲也,鱼,非我所欲也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实习生 徐胜渠

  摄影 | 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除署名外)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9月13日,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进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地宫。9月13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9月13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13
9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武汉举行。9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武汉举行。9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武汉举行。9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武汉举行。
13
近年来,杭锦旗有序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实施建设库布其沙漠锁边林草带、风沙路径阻隔带、光伏治沙带等治沙项目,促进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改善。近年来,杭锦旗有序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实施建设库布其沙漠锁边林草带、风沙路径阻隔带、光伏治沙带等治沙项目,促进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改善。
13
9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拍摄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无人机照片)。根据水利部批复的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计划,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9月10日正式启动。根据水利部批复的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计划,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9月10日正式启动。
12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12
9月11日,农机手操作农机在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格更召嘎查田间收割青贮玉米(无人机照片)。秋日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农民抢抓农时开展秋收等农事活动,田间地头一片繁忙。
12
9月10日拍摄的四川彭州湔江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勇 摄)  入选的赤山湖灌溉工程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目前秦淮河上游重要的灌溉与防洪调蓄工程,灌溉面积7.7万亩。入选的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由公议沟、三家店等五条古渠及周边泉、井组成,其中公议沟建于辽代。
11
在总结“十四五”找矿突破标志性成果时,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纯把能源矿产列在第一位。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说,目前海洋油气成为我国增储上产的主力,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的70%以上。
11
这是9月10日拍摄的位于库布其沙漠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无人机照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一块块蓝色光伏板鳞次栉比、铺陈排开,将沙海变成绿能涌动的“蓝海”。
11
9月9日,工作人员在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展示抓到的螃蟹。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这是9月9日拍摄的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内的稻田(无人机照片)。
1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