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危中华穿山甲白昼现身石台

2025-08-04 10:52来源: 安徽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危”(CR)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在石台县境内被红外相机多次捕捉到其珍贵的白昼活动影像。

  科学布网,锁定“森林卫士”踪迹

  记者日前从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台管理站获悉,为落实国家林草局及安徽省珍稀濒危物种监测要求,该管理站与安徽师范大学于今年初组建联合团队,启动对中华穿山甲的专项监测。经前期调研,团队于今年3月中旬至4月初,在毗邻牯牛降保护区的石台县大演乡白石村和横渡镇琏溪村划定了两个监测样区,布设64台红外相机,对目标物种进行持续监测。

  重磅成果:38台相机记录珍贵影像

  经过约4个月的野外持续监测,工作人员于7月27日进行设备维护(更换存储卡和电池)并回收数据。令人振奋的是,数据分析显示:布设的64台相机中,有38台都成功拍摄到了中华穿山甲活动的清晰影像。

极危中华穿山甲白昼现身石台

  自动监测设备拍摄的画面。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台管理站 供图

  尤为难得的是,部分相机捕捉到其在白昼时分的活动状态。这些画面证实了史籍中关于中华穿山甲在牯牛降保护区及石台县广泛区域曾有分布的记载。更为关键的是,它证明了这里仍保存着健康完整的种群及其优质栖息地。作为典型夜行性动物,中华穿山甲其频繁现身甚至敢于在白天活动,直观反映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优越且人为干扰水平低。

  “森林卫士”:身处灭绝边缘

  中华穿山甲,以其狭长身躯和独特鳞甲而闻名,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森林卫士”,擅长捕食白蚁等有害昆虫。然而,受栖息地丧失、退化及非法盗猎重创,其生存面临空前危机。尽管我国于2020年将其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严禁一切贸易,其生存仍受威胁。当前全球种群数量锐减超80%,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极危”(CR)物种,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最高级别保护。

极危中华穿山甲白昼现身石台

  自动监测设备拍摄的画面。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台管理站 供图

  皖南腹地:生态保护的希望之地

  综合近年救护记录、巡护信息及本次监测成果,我省的中华穿山甲种群目前主要分布在池州、黄山、宣城三市的12个县(区)。在池州市境内,除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九华山风景区、青阳盘台、仙寓山等省级保护地构成关键栖息网络。这些区域的中低海拔(500~1200米)、灌丛茂盛环境,为物种存续提供核心支撑。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台管理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在石台县通过对中华穿山甲的系统性监测,将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记者:倪讴; 通讯员:叶路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经过三年多建设,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于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
29
青海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已有上百年历史,2011年,该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9
近日,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的大兴安岭西坡地区秋意正浓。
29
当晚,“世纪璀璨——无人机灯光秀”表演在上海世纪公园举行,1000架无人机在世纪公园镜天湖上空组成“国庆快乐”“盛世华诞 家国同庆”“浦东欢迎您”等字样和玉兰、荷花、梅花等花卉图案,在国庆假期即将到来之际,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视觉盛宴。
28
9月27日拍摄的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五角枫生态旅游景区秋景(无人机照片)。近日,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五角枫生态旅游景区秋意渐浓,景美如画。近日,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五角枫生态旅游景区秋意渐浓,景美如画。
28
9月27日,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项目通车。9月27日,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项目通车。9月27日,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项目通车。
28
9月26日,“202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暨长三角联合招聘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
27
9月26日,雨后的贵州花江大峡谷云雾笼罩,花江峡谷大桥如同“钢铁巨龙”腾跃峡谷之上。
27
9月25日,2025年“祝福祖国”巨型花篮正式完工,亮相天安门广场与市民共度佳节。
27
这是9月25日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在空间站组合体舱内工作的画面。
26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