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体检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不少人在拿到体检报告时,被“甲状腺结节”这一诊断吓到。甲状腺结节会对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威胁?别慌,株洲市中心医院田心院区综合外科专家给你科普科普。
甲状腺:身体里的“小蝴蝶”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形似蝴蝶,紧贴在气管两侧,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甲状腺能够合成、储存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如同身体的“指挥官”,参与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以及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从维持心跳的稳定,到促进大脑的发育,甲状腺激素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里的“小疙瘩”
甲状腺结节,简单来说,就是甲状腺组织中出现的异常团块,就像甲状腺里长出了一个个“小疙瘩”。这些结节可以是单个的,也可能是多个同时存在。它们的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只有几毫米,大的则能达到几厘米;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边界清晰,有的边界模糊。
甲状腺结节的成因:复杂的“组合拳”
甲状腺结节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碘摄入异常: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摄入不足时,甲状腺为了满足身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会努力工作,过度增生,从而容易形成结节;而碘摄入过量,同样会扰乱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增加结节的发生风险。例如,在一些沿海地区,居民长期食用富含碘的海产品,如果不注意控制碘的摄入量,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就可能相对较高。
遗传因素:遗传在甲状腺结节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家族中有甲状腺疾病的遗传史,那么后代患甲状腺结节的几率会明显增加。某些基因突变会影响甲状腺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导致结节的形成。
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会使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进而诱发结节。此外,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中,如医疗辐射、核辐射等,也会增加甲状腺结节的发病风险。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为甲状腺结节的产生创造条件。
甲状腺结节的症状:悄无声息或略有迹象
多数甲状腺结节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才偶然发现。当结节逐渐增大,可能会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表现。
比如,颈部前方会出现肿块,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明显的异物;随着结节的进一步增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导致颈部有压迫感,呼吸时感觉不顺畅,吞咽食物也变得困难;如果结节侵犯到了喉返神经,还会引起声音嘶哑。这些症状并非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都会出现,而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
良恶性判断:火眼金睛辨结节
判断甲状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超声检查:这是筛查和评估甲状腺结节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般来说,良性结节通常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回声均匀,没有明显的血流信号和钙化;而恶性结节则往往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可能会出现微小钙化,血流信号也较为丰富。
血液检查:主要检测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相关抗体。
细针穿刺活检: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医生会在超声引导下,用一根极细的针穿刺结节,抽取少量细胞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目前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能够准确地确定结节的性质,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定制”策略
良性结节:如果结节较小,没有任何症状,甲状腺功能也正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超声和甲状腺功能即可,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通过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结节的变化,如果结节一直保持稳定,就无需过度担心。但如果结节较大,对周围组织产生了压迫症状,或者影响了美观,患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此外,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还可以选择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微创治疗方法。
恶性结节:一旦确诊为甲状腺癌,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癌症的类型、分期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能包括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等。
术后,根据病理结果,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放射性碘治疗,以清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可能存在的癌细胞;同时,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进行内分泌治疗,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虽然甲状腺癌听起来很可怕,但大部分甲状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好,只要及时发现、规范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通讯员李锐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