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标,替南京“记得”!

2025-07-29 07:26来源: 江苏新闻广播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鸡鸣寺的鸡不鸣,莫愁湖的愁更愁。”

  当这句台词在影院响起

  观众的心被轻轻揪起

  散场后

  有人久久坐在座位上

  有人走出影院站在阳光下恍如隔世

这些地标,替南京“记得”!

  最近,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好评如潮。上映仅4天,电影《南京照相馆》票房便突破5亿元,吸引超千万观众走进影院,单日票房与观影人次双双登顶,一举打破近三年暑期档战争片首映日纪录。

这些地标,替南京“记得”!

  电影以1937年南京沦陷期间的真实事件为蓝本,通过“吉祥照相馆”这个微小切口,将南京大屠杀期间普通市民守护日军暴行罪证的故事,娓娓道来。

  电影中,不少南京城地标浮现在剧情、场景和台词中,评事街、鸡鸣寺、莫愁湖、贡院街……这些老地名让南京观众倍感亲切,不仅推动剧情发展,更承载着一座城的集体记忆。

  就让我们跟随电影,走进这些地标,感受历史与当下的震撼对话。

  贡院街

这些地标,替南京“记得”!

  20世纪30年代的贡院街(图源:方志南京)

  影片中的“吉祥照相馆”原型,是位于长江路估衣廊附近的“华东照相馆”,但在影片中被设置在了南京秦淮区贡院街上,这条街临近夫子庙,无数游人都曾走过这里。

  导演申奥介绍,那时候的贡院街没有如今的人流如织,但却涵盖了南京人的一生,大家在这条街上毕业、求职、结婚、生子……在重要的节点来到照相馆,留下一张纪念的照片。

这些地标,替南京“记得”!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图源:南京夫子庙)

  贡院街,得名于江南贡院,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建设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以江南贡院的历史遗迹为基石,融合了明远楼、飞虹桥等历史遗存的修缮保护,成为了一座全面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励志社旧址

  电影结尾处,抗战胜利后,谷寿夫等日本战犯被押上法庭。刘昊然饰演的苏柳昌等人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相册,成为如山铁证,作下正义的审判。而在真实历史中,“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地点是位于南京的励志社大礼堂旧址,也就是如今中山东路307号的钟山宾馆。

这些地标,替南京“记得”!

  “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旧址(图源:钟山宾馆)

  对谷寿夫进行侦讯时,法庭前后共提出400余名证人及证据,证实谷寿夫在中华门外一带所犯的罪行。1947年2月6日至8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在励志社大礼堂对战犯谷寿夫进行为期3天的公审。法庭内,旁听席上空前拥挤;法庭外,南京群众人潮拥挤。

  天理昭彰,善恶有报。当听到审判结果时,人们欢呼雀跃,庆祝正义终获伸张。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些地标,替南京“记得”!

  励志社博物馆(图源:钟山宾馆)

  如今,励志社建筑群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楼现辟为励志社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经过几次“修旧如旧”的修缮,内部陈设,如彩画、栏杆、楼梯等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励志社建筑群的南楼,“侵华日军战犯南京审判地旧址陈列馆”建成开放,馆内展出了大量有关审判日军战犯历史的图片、报纸、档案,以及起诉书、判决书等珍贵史料的复制件。

  南京博物院

这些地标,替南京“记得”!

  电影中还出现了南京博物院前身“中央博物院”的建筑,侵华日军将大量文物和古籍装车运走。

  在真实历史中,侵华战争期间,日军不仅残暴地屠杀无辜生命,还大肆掠夺图书典籍。南京沦陷期间,据张宪文教授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记载,日军在南京掠夺和毁坏的图书达到90万册,超过了当时日本最大的东京帝国图书馆藏书总量。

  当时,金陵大学战前藏书以地方志及丛书为大宗,其中的全国方志农业小册最为珍贵。战后统计,共计损失近万册,其中部分图书被劫往日本。

  城门

这些地标,替南京“记得”!

  (图源:南京城墙)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把刀,走进城门跌一跤。问你吃橘子还是吃香蕉?”很多80后、90后南京人应该听过这首童谣“回忆杀”,这段经典的南京童谣在影片中被多次提及。当带着稚嫩的儿歌声在照相馆地窖中响起,南京大屠杀的恐怖氛围瞬间萦绕周身。

  城门,无疑是影片中的高频词。电影伊始,侵华日军就从城门攻入南京,影片对此进行了高度还原。1937年12月17日中午,日军在占领南京后举行所谓的“入城式”,日军耀武扬威地从城门进入南京城,最终抵达位于现在长江路的“国民政府”。

  “雨花台、挹江门、中山门、中华门,我们中国人不许可你们这么糟蹋!”当影片中的这句台词出来,所有观众都为之一震。大好山河,寸土不让!如今,南京明城墙中华门、中山门以及城郊的碉堡上,仍有数不清的弹孔,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历史,也成为南京这座永不屈服的城市民族精神的体现。

这些地标,替南京“记得”!

  (图源:南京城墙)

  不少观众看完电影后,就想去城墙上走一走,沿着古老的马步道拾级而上,抬眼望去,可以远眺钟山风景,俯瞰满城繁华、万家灯火。

  七家湾、杨公井、光华门、铁作坊……一个个熟悉的地名如走马灯般从眼前掠过,让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忍不住泪流满面。这一串地名,是曾经无数个家庭的悲痛之处,也是无法愈合的历史疤痕。

  电影片尾出现了南京城墙的今昔对比,南京摄影师毛寿皓带着八十多年前的历史图档,重走南京城。在中华门、中山门、紫金山天文台等地,他架起相机,将曾经的断壁残垣与今日的繁华盛景精确重叠。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城市变迁,更是民族从血泊中站起的顽强身影。今昔对比的震撼,正是电影对“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最深刻的诠释,也是电影的“最佳彩蛋”。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孙西娇、顾倩颖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04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04
9月3日,在成都市红牌楼街道太平社区,现年97岁老兵马友德(左三)和家人一起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04
卢沟桥的炮火,太行山的硝烟,刘老庄82烈士的呐喊,诗人笔尖的锋芒……80多年前,佟麟阁、左权、李云鹏、臧克家等前辈以热血护家国,留下铮铮誓言与滚烫家书。
03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03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直击空中梯队经过北京市上空
03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行进至广场北侧升旗区。
03
抗战英雄们挺立的脊梁,化为根植在血脉里的记忆。不愿忘却,是因为珍爱和平。不能忘却,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如今,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民族复兴不可逆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14亿多人民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02
1937年9月,一位名叫王者成的中国父亲把这面“死”字旗交给即将上战场的儿子。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侵华日军头目板垣征四郎口出狂言,中国不过是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加上国家这一名称而已。
02
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扫码翻开这本 还有永不熄灭的信仰火焰。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02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