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点映,在座位上缓了很久才慢慢舒出一口气,抬起头环顾四周,意外发现大家都沉浸在情绪中,没有离开……”
“看完了,灯亮的时候大家都没走,打扫的阿姨也没催,大家收拾好情绪陆续离开,都没说话。”
“我也是第一次碰到电影结束了居然没人提前离开……”
上周末(7月19日至20日)
电影《南京照相馆》开启超前点映
点映场结束后
各地影院频频出现同一幕:
灯光亮起
观众却久久不愿离场
# 南京照相馆灯亮了,没人走#的话题
冲上热搜
“灯亮了,人还没缓过来”
“劲儿太大了!
影厅的灯亮之后
我都很难立刻从座椅上起来
缓了好久……”
“这还是我印象里第一部电影
灯光亮起,大家如此默契
甚至全程没有一个小孩叫嚷着离开。”
……
社交平台上
不少观众晒出“赖场”照片
配文:
“现场没有一个观众起身离开,
甚至一致地连动都没有动。”
“这一刻我有些感动,拍下了这张照片”
网上,还有更多的观众
晒出了相似的感受
↓
就在本周五,正式上映!
一群在照相馆避难的南京百姓
被迫为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
意外印出日军屠城罪行的铁证
他们该如何抉择?
这部由南京电影协会协助拍摄
傅若清任总监制
申奥执导的电影《南京照相馆》
将于本周五(7月25日)全国上映
阿昌(刘昊然 饰)、毓秀(高叶 饰)、照相馆老板(王骁 饰)……在电影《南京照相馆》中,这是一群生活在南京城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原本素不相识,却因为一卷记录日军暴行的胶片意外被命运捆绑。
原来,为了换取生存机会,他们被迫帮助日军摄影师伊藤(原岛大地 饰)冲洗底片,以获得两张离开南京的通行证——这是逃出这个人间炼狱的唯一途径。
在照相馆的暗房中,随着相纸上的影像慢慢显现,他们发现照片中每一个被屠杀的百姓都曾经是他们的旧相识:柳树巷八号的店家、电报局的李小姐、广安街37号的姜老板,甚至还有宋班长的亲弟弟。
“他误打误撞想暂时保住性命,之后逃出去。”特辑中,刘昊然还原了饰演角色邮差阿昌躲进照相馆的心理轨迹。画面中,他在暗房中颤抖冲洗底片的紧张,以及在混乱的南京街头目睹暴行时的惊恐眼神,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目睹大屠杀的恐惧。
这些人
是生活在南京城的普通百姓
这些照片
是日军暴行的自白书
更是南京大屠杀不容置疑的如山铁证
南京城破之际,这群原本只想活命而避难于照相馆的普通人,在看到日军残忍的屠杀罪证照片后发现了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因此,他们的通行证指向的不仅是离开南京的方向,也是将这些血淋淋的罪证送出去的唯一希望。他们之中究竟谁能成功离开南京?他们又能否将罪证照片安全送出?
1937年12月的南京战火纷飞,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电影《南京照相馆》的故事,也正基于此背景。“希望能通过‘照相馆’这个细微的切口,以小见大。”在谈及创作初衷时,申奥表示,他选择用几个生活于南京的普通人在大屠杀期间的遭遇串联故事,通过他们冲印底片的过程,展现一段罪证曝光的故事,把观众熟悉的历史,通过少见的视角,在大银幕上呈现。
从“想自己活下来”到“想让罪证底片留下来”,在申奥看来,这几个小人物凸显了“唤醒的力量”,这种从“求生”到“觉醒”的内在转变,是影片最动人的情感内核。
1947年2月6日
南京黄埔路“励志社”大礼堂
法官举起那本边角卷起的16张相片小册
宣布“京字一号证”时
被告席上的谷寿夫第一次垂下了头
电影《南京照相馆》
将这本相册的故事
搬上大银幕
↓↓↓
铭记历史
让真相成为世界记忆
周五,影院见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南报网综合微博截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鲁舒婷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