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歌手在举办演唱会时向歌迷袒露,自己确诊心脏问题后每天要靠药物控制。消息冲上热搜,心脏健康问题也再度引发关注。很多人觉得冬天更应该注意心脏保护,讲真,三伏天也是心脏的“考场”。
空调房→室外火炉→冰饮“吨吨吨”……血管疯狂“仰卧起坐”直呼“快裂开”;40℃高温+通勤,血压直接“狂飙”,医生敲黑板:暴躁伤身,心累是真会心碎啊;靠冷饮续命,结果心脏先宕机……
这些心脏的夏日“酷刑”,你都经历了吗?
AI生成图片
1
为什么夏季
更要对心脏多点关心?
中医认为,心脏与夏季相应。夏季属火,心亦属火,故二者相通。因此,善用夏季养心,能让人体与自然节律更好地协调;若夏季养心不当,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反而会比冬季更高。
高温环境与空调冷气的频繁切换,易造成血管反复收缩扩张,如同“冰火两重天”的刺激,导致血压波动、心率失常等问题频发。夏季本应通过出汗散热,但许多人因贪凉大量饮用冰镇饮品或食用冷食。从中医角度看,寒凉之物易损伤体内阳气,导致血管突然收缩——这与夏季本应“毛孔开放、血管舒张”的生理需求相悖。
2
夏季如何护心?
日常要做好哪些防护?
夏季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期,解暑降温虽重要,却也需警惕中暑或供血不足引发的胸痛、晕倒等突发状况。
首先,120急救至关重要,遇到紧急情况应第一时间拨打120,借助专业医疗系统的快速响应为生命争取时间。
日常防护中,普通市民需注意科学补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才喝水,也不要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应保持少量多次的平稳补充,避免因脱水或饮水过量加重身体负担。
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停留,若需外出应选择阴凉处,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炎热环境中导致出汗过多、体内湿气积聚。空调温度宜设定在26-28℃之间,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剧烈温差会导致血管反复收缩扩张,引发交感神经紊乱,同时汗孔开闭失衡会加重心脏负荷。
AI生成图片
饮食上需清淡合理,少吃生冷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以防胃肠功能紊乱。
同时,夏季高温易引发烦躁情绪,而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心脏供血和血压稳定,因此更要注重心态调节,通过静坐、听音乐等方式保持心平气和、气定神闲。
此外,保证充足睡眠也很关键,夜间尽量减少熬夜,让身体在休息中恢复调节能力。午睡补偿同样重要,高温易致夜间睡眠质量下降,建议午间闭目养神30分钟,可提升冠脉血流量,缓冲夜间血压波动。
将这些细节融入日常生活,才能更好地应对夏季“热”与“养”的平衡,降低心脑血管风险。
3
一组简单的护心动作
赶紧学起来吧
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呈抱球状置于胸前,配合呼吸缓慢上举至头顶,同时双掌转为鹰爪状向外展开,头部自然后仰以贯通督脉。
此动作通过模拟树木扎根大地、枝叶舒展的形态,可有效激发心阳之气。身体保持3-5分钟站桩姿势,上肢的展开动作促进心肺功能,配合抬头动作可刺激大椎穴,形成“下实上虚”的导引格局。
建议每日晨起或午后练习5-10分钟,以微微汗出、后背发热为度,既能改善夏季常见的肢体困重、心悸气短,又可调节因暑热导致的烦躁情绪。
办公室人群可将动作简化:坐姿状态下保持核心收紧,双手做鹰爪展开配合深呼吸,同样能达到升发阳气的效果。
夏季养心本质是建立“人体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的和谐共振,通过系统化的生活调理,实现“心静自然凉”的养生境界。
转发给相亲相爱一家人,关心从“心”开始。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