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林俊杰在演唱会现场,透露自己已患心脏病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7月16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心脏病曾经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中招,甚至在30岁前就被确诊。该院老年与特勤医学科副主任吴洁表示,对于广大市民而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做好早期筛查,相当重要。如果无端出现胸闷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一项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心血管疾病病例达5.23亿。其中,15~44岁年轻人的新发病例570万。”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老年与特勤医学科副主任吴洁举例,她曾接诊过一名三十多岁的程序员,到院就诊前就出现胸闷、出冷汗、胸部疼痛等症状,检查结果显示,该名程序员突发心梗,好在立即进行了溶栓,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饮食结构不合理、油盐高摄入导致的肥胖和‘三高’;久坐缺乏运动导致的心血管弹性变差;熬夜、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都是心脏病年轻化的重要因素。”吴洁说,比如工作重压、长期焦虑、熬夜成瘾(加班或娱乐)、睡眠严重透支就会导致血压飙升、心律紊乱、血管内皮受损,这种持续的炎症会像“暗火”一样,悄悄侵蚀血管,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增加斑块破裂引发心梗的风险。
因此,自认为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不要再忽视早期症状,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医院就诊,或平卧休息呼叫120,等待送往医院诊治。
新闻多一点:
如何预防心脏疾病?
“吃”对是基石:智慧选择盘中餐
核心口诀:三减三增!
减盐:警惕咸菜、酱料、加工食品(香肠、薯片等“隐形盐大户”)。
减油:远离油炸、肥肉,特别警惕含反式脂肪的奶油、起酥油。
减糖:向含糖饮料(奶茶、可乐)、甜点说“不”,控制精米白面摄入量。
增全谷物/蔬果:拥抱糙米、燕麦、五彩蔬果(富含护血管的膳食纤维、维生素、抗氧化剂)。
增优质蛋白:优选鱼、禽肉、豆制品(豆腐、豆浆)。
增健康脂肪:适量摄入坚果(核桃、杏仁)、深海鱼(三文鱼、沙丁鱼,富含Omega-3)。
必备技能:购物先看包装“营养成分表”(关注钠、脂肪、糖含量)和“配料表”(成分越简单越好)!
“动”是强心剂:激活身体生命力
金标准: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骑行)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跑步、球类),辅以每周2次力量训练(哑铃、俯卧撑、深蹲)。
生活化运动:楼梯代电梯、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工间起身活动拉伸。
关键:寻找热爱运动(舞蹈、球类、健身操皆可),并持之以恒!
“松”是护甲:修复身心损伤
压力管理:掌握深呼吸、冥想、瑜伽,培养愉悦身心的爱好(音乐、绘画、园艺)。
优质睡眠:保障每晚7~9小时睡眠!这是心脏的黄金修复期。
秘诀:固定作息、睡前一小时远离电子屏、营造黑暗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向烟酒“说不”:最有效的止损
戒烟:这是对心脏最直接有力的保护!任何时间开始戒烟,身体都将获益。
限酒/戒酒:严格遵循“越少越好,最好为零”的原则。若饮,须严控量。
定期“检修”: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基础年检(≥20岁):血压、血脂四项(总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HDL-C即“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餐后血糖、体重(BMI)、腰围。务必知晓具体数值及是否达标!即使自我感觉良好,没有“三高”,定期监测这些指标也至关重要,因为早期异常往往悄无声息。
第1眼TV-华龙网(唐雨)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