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至
中国国家博物馆也迎来参观高峰
面对件件都是国宝级别的浩瀚展品
震撼之余你是否有些不知所措?
别慌!
可以尝试锁定8件
被国家“明令禁出”的顶级青铜国宝
高效逛馆
还不会有“博物馆疲劳”(Museum fatigue)
(文末附独家看展路线)
1. 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后母戊”青铜方鼎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展现商代出色的青铜器铸造工艺,见证了我国青铜文明的传承。“后母戊”为商王母亲的庙号,即在宗庙中被祭祀的名号,是商代“以日为名”制度的反映(即是以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后母戊”青铜鼎中的铜、锡、铅含量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可见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2. 西周第一青铜器:“利”青铜簋
“利”青铜簋被称为西周第一青铜器,是现存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印证了历史记载的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该铭文为武王克商年代在天文学的推算,提供了重要依据,印证了《尚书》《逸周书》及《史记》等古代文献中,关于武王克商在甲子日,又恰逢岁星当空的记载。官员利因参与克商之役受赐而作此器,时间在克商后的第七天。
3. 铭文中的西周政治文化图景:“盂”青铜鼎
“盂”青铜鼎的铭文对于研究西周时期“册命”制度、纪年方式、铭文布局、金文书风有着重要的意义。“盂”青铜鼎铸造于西周早期,作器者盂是周康王时期战功显赫的重臣。与其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作器者同为盂的铜鼎,铭文字数比“盂”青铜鼎多但字体较小。但是后者在战乱中失传,目前仅有铭文拓本存世。最初,两件鼎同被称为“盂鼎”,后来为了区分,就将字大的鼎叫做“大盂鼎”,字小的鼎叫做“小盂鼎”。
4. 藏着史诗的青铜盘:“虢季子白”青铜盘
“虢季子白”青铜盘的铭文记载西周战争史实,其造型纹饰代表着青铜艺术巅峰,是兼具历史见证、艺术典范与学术价值的国之重宝。铭文记述了作器者虢季子白率军在洛水之北与玁狁(xiǎn yǔn,也写作猃狁)作战,战后周王宴飨虢季子白,并赏赐车马、弓矢、斧钺以资勉励。盘中语句以4字为主,且修饰用韵,文辞优美,内容与《诗·小雅·采薇》等篇可以相互印证,是目前学术界探索周人与玁狁部族关系的可据史料。
5. 商代体积最大的圆鼎:“子龙”青铜鼎
“子龙”青铜鼎是商代体积最大的圆鼎,造型雄伟、铸造精细,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经典之作。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器足上端所饰饕餮纹卷角如羊,角尖部内卷并高高凸起,愈显动感,也与鼻梁部位耸起的扉棱一起增加了器物的稳定性。
6. 商代体型最大的青铜方尊:四羊青铜方尊
四羊青铜方尊是现存商代体型最大的青铜方尊,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让器物造型变得十分生动,实现器用与动物造型、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的有机结合。
7. 西周开国史的实证:“天亡”青铜簋
“天亡”青铜簋是西周初期独有的样式,簋身和方座装饰两两相对的团龙纹,也称蜗龙纹,龙体卷曲,状如蜗牛,这种体态的龙纹也是周初特征。器内底铸铭文8行78字,记述周武王灭商后在“天室”举行祭祀大典,祭告其父周文王,并取代商王的地位来祭祀天上神帝。该青铜器是研究西周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物,同时也是西周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8. 滇国青铜器中最复杂的一件:诅盟场面贮贝器
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是滇国青铜器中最复杂的一件,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贮贝器上雕铸人物最多的一件,更是古代滇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诅盟为古代西南民族中极为盛行的一种风俗,凡有重大事件都要用盟誓来约束,设立祭坛,供奉祭品,举行典礼。通过器物上雕铸的人物的穿戴和行为,我们能够了解到古滇国已经有了很明显的阶级划分,同时也由此了解到当时的滇国还和周围的国家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为什么这些青铜器永不出境?】
国家文物局严格审定的195件(组)
禁止出境文物中
青铜器占23件
这些国宝之所以被列入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
是因为它们具有
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以及保存状况的特殊性
而这八件珍品更是其中的翘楚
它们以铜为体,以纹为魂,以铭为史
不仅展现着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更承载着华夏文明核心的文化基因
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别错过这场属于夏日的“青铜奇遇记”
——国宝等你来听它们讲故事!
【参观小贴士——高效逛展路线,8件器物位置地图】
预约先行:提前实名预约,暑期票源紧张,要尽早哦!
交通建议:地铁1号线天安门东站C口或D口出站,步行即达;公交可乘坐1、2、52、82、120、观光2线、旅游公交1线、旅游公交2线至天安门东站。
文明观展:保持轻声细语、不使用闪光灯、不触摸展柜,让文化体验更美好。
先秦时期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古老而神秘的光芒。青铜器则是打开这段历史大门的钥匙,引领我们穿越时空,探寻古老文明的奥秘。《青铜文明》大型融媒体数字特展,将以沉浸式数字展陈激活历史记忆,通过全媒体交互体验,让文物焕发新生。让我们共赴这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总监制/麻静 马勇
监制/杨奉涛 王威 刘娟
制片人兼总导演/吴海霞
责编/邢芳毓 丘文洁
撰稿/张闻捷 贺修齐 詹敏莹 林宇歆
学术顾问/韩魏 黄一
文字编辑/马安妮
美术编辑/郝汀萱 康雯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