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祠堂变私宅,洪氏大宗祠究竟是谁的?

2025-06-16 19:09来源: CCTV今日说法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这些是祖辈遗下来的财产

  是供我们宗亲来祭祀祖先

  来开展我们海外的这些

  港台的这些洪氏宗亲

  回来寻根谒祖的

  怎么变成是你自家的”

  从聚族之地到权属谜题

  洪氏大宗祠是福建省泉州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洪氏宗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碑文“洪氏居泉,虑其族之散而不能聚也”道出了建祠初心,却未曾料想这宗祠日后会成为宗族矛盾的焦点。2021年11月,洪氏宗亲代表对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洪氏兄弟一家提起诉讼,要求其立即搬出洪氏大宗祠,恢复宗祠的功能。

百年祠堂变私宅,洪氏大宗祠究竟是谁的?

  原来,清朝咸丰年间,洪氏宗亲发起建设洪氏大宗祠,推举举人洪曜离担任倡捐董事,并邀请在台为官的宗亲洪毓琛撰写《劝捐建洪氏大宗祠序》,号召闽台宗亲捐资。两地洪氏族人积极响应,最终建成这座凝聚宗族血脉的大宗祠。洪曜离一家入住宗祠负责日常管理,因此其后代也世居其中。被告洪氏兄弟一家就是洪曜离的第五代孙和第六代孙。

  从占据宗祠到祭祀阻挠

  20世纪90年代,40余名宗亲成立“洪氏大宗祠修建委员会”,筹资180万元修缮宗祠。修缮初期洪氏兄弟尚能配合,但工程完成后却以持有产权证为由收回宗祠,引发轩然大波。

百年祠堂变私宅,洪氏大宗祠究竟是谁的?

  矛盾根源浮出水面。原来,城市建设拆迁宗祠护厝时,洪氏兄弟已获五套安置房产。宗亲认为其既然得到补偿,便不应继续占据宗祠。而洪氏兄弟指责修缮工程未经其同意,且频繁的祭祖活动干扰生活。

百年祠堂变私宅,洪氏大宗祠究竟是谁的?

  2011年,泉州市政府撤销宗祠原有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但未明确权属,致使此后十年间洪氏兄弟仍实际控制宗祠,宗亲祭祖始终受阻。

  从物归原主到文化重生

  原被告双方对簿公堂的过程中,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焦点一是原告的主体资格。被告表示,原告代表虽然都姓洪,但是和被告家族没有关系,没有资格起诉分他们的祖遗资产。原告则搬出了自己的族谱,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捐了钱的,他们是推选出来担任洪氏宗亲代表的。法院最终通过碑刻《劝捐建洪氏大宗祠序》等证据认定了原告的主体资格。

百年祠堂变私宅,洪氏大宗祠究竟是谁的?

  焦点二是洪氏大宗祠到底应该归谁。其一,被告主张大宗祠为祖遗私产,出示了最初的购房契约,认为购买人“洪团老”就是他们的祖先洪曜离。原告则质疑,族谱上没有“洪团老”这个名字。法官判定,“洪团老”并不能代表这个房屋的所有权人。其二,20世纪80年代,在一场分家析产的官司中,当时法院已经明确认定宗祠不是私宅,只是提到可以继续居住使用。多方证据表明,大宗祠不是私产。

  焦点三是洪氏大宗祠应交谁管理使用。被告以历史居住为由主张使用权,原告要求移交管理权以恢复祭祀功能。法院认为,洪氏大宗祠已经无人实际居住,无继续占用必要。原告有专门的文物保护中心,具备管理能力及资金保障,承诺恢复宗祠祭祀、文化交流功能。这些事实是与宗祠的文物价值相符的。

百年祠堂变私宅,洪氏大宗祠究竟是谁的?

  2022年11月,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被告搬出洪氏大宗祠,交付由原告代表的闽南地区洪氏宗亲管理使用。2024年6月全部执行到位,宗祠移交泉州洪氏大宗祠文物保护中心管理。

  普法时间

百年祠堂变私宅,洪氏大宗祠究竟是谁的?

  Q1:

  宗祠的物权归属是很少碰到的一个事情,那么宗祠物权的特殊性,它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A1:

  宗祠的物权,由于我们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那么在不属于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情况下,确实从理论上看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宗祠它是宗族的象征,承载的是宗族的共同利益,所以它是由宗族所共有。它排斥由宗族当中的部分个体,或者某些个体所有。这是由宗祠的建造目的和功能所决定的。在权能方面,宗祠的所有权也要受到它的建造目的和功能的限制,所有人虽然有完整的使用权能,但是没有完整的处分权能。即使是宗祠的管理者,也要按照宗祠的目的和功能来行使管理职能,不能据为己有,也不能随意处分。

  Q2:

  案涉的这一处房屋,它不仅是一处宗祠,也是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么这样的案件在审理过程当中,应该秉承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呢?

  A2:

  即使不可移动文物是属于私人所有的,在使用和管理上也要严格遵守我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法院在裁判的时候,其实是要充分考虑它的文化属性和文物保护的需要。那么在本案当中,法院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它其实是否定了将宗祠据为己有的行为,将宗祠的管理权回归到宗亲所主张的专门成立的管理组织。其实是有利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和保养,也有利于这样一个文物发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海内外同胞,这样一个文脉相通的文化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社会力量,来保护这样一个文化遗产。

  案件来源 |《今日说法》节目《大宗祠之争》

  记者 | 顾雪迎 张博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
14
10月13日,伴随嘹亮悠长的鸣笛声,一列满载家电产品、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亚班列从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出发,将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等地。10月13日,伴随嘹亮悠长的鸣笛声,一列满载家电产品、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亚班列从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出发,将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等地。
14
10月13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参访活动在上海举行,中外嘉宾通过实地走访,深入感受上海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城市治理等方面的最新实践成果。
14
夜晚,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呈现出不同光影美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13
贵州省施秉县苗族绣娘龙禄颖,是非遗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早年外出打工,后来返乡创办苗绣企业并免费给当地妇女开展刺绣技能培训,带动120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增收。
13
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持续推进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建设,通过改造闲置建筑,以多种方式对敦煌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利用,打造了敦煌书局、敦煌印局、敦煌无界等一批以敦煌文化为主题,集文创消费、艺术展览、互动体验、社交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新地标,吸引了大批喜爱敦煌文化与艺术的游客前来打卡游览。
13
10月11日,中国海军第48批护航编队从山东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新华社发(刘再耀 摄)  新华社青岛10月11日电(记者黎云)中国海军第48批护航编队11日上午从山东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47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12
每年农历八月中下旬,浙江钱塘江大潮都会呈现“海阔天空浪若雷”的壮丽奇观。每年农历八月中下旬,浙江钱塘江大潮都会呈现“海阔天空浪若雷”的壮丽奇观。每年农历八月中下旬,浙江钱塘江大潮都会呈现“海阔天空浪若雷”的壮丽奇观。
12
10月11日,湖南省常宁市洋泉镇农民驾驶收割机在收获水稻(无人机照片)。10月11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卢各庄村农民整理收获的玉米(无人机照片)。10月11日,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城伯镇西后津村农民在田间抢收铁棍山药(无人机照片)。
12
10月10日,游客在位于北京三眼井胡同的胡同美术馆参观展览《镜观·曼波》。
1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