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紧急撤回170万枚鸡蛋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报告
此次沙门氏菌感染已导致至少79人感染
其中21人住院治疗
沙门氏菌究竟是什么?
又为何如此难防?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餐桌上的
“潜伏高手”
01
沙门氏菌
餐桌上的“潜伏高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郑建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郑建铭介绍,沙门氏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各种致病因子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起的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之一。
沙门氏菌之所以被称为餐桌上的“潜伏高手”,主要因为它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和难以察觉的污染特性。
● 冰箱里的“钉子户”!
沙门氏菌生存能力极强,能在蛋壳表面存活2~3周,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但对热抵抗力不强。
同时,沙门氏菌对温度很敏感,其最佳繁殖温度是35℃~37℃。65℃以上加热15分钟左右可有效杀灭大多数沙门氏菌。
● “无痕作案”难察觉!
沙门氏菌潜伏在生蛋液、生肉、生奶等动物性食品之中,被沙门氏菌污染后的食物不会出现变色变味的情况,因此很难通过常规感官判断食物是否已被沙门氏菌污染,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
● “无菌鸡蛋”安全吗?
不一定!
“无菌蛋”一般指经过巴氏杀菌以及严格加工处理过的鸡蛋,然而,这类处理主要针对蛋壳表面,如果鸡蛋内部已被沙门氏菌污染,处理过程可能无法完全杀灭蛋内的细菌,这种情况较少但并非不可能。
无菌蛋对储存条件要求极为严苛,建议在低温环境下冷藏保存,一旦温度过高,可能在短时间内滋生大量细菌。
02
感染沙门氏菌,
会出现什么症状?
沙门氏菌感染后潜伏期约为8~48小时,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
●发热、腹泻、腹痛
● 恶心、呕吐、乏力
● 大便呈水样、脓血样不等
病程一般持续4~7天,大多数健康人可自愈。
但对于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等高危人群,则需要提防并发症,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发展为败血症、脑膜炎或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休息与饮食
建议患者卧床休息,饮食方面可用流食过渡,忌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液体补充
少量多次摄入补液盐防脱水,尽量不要喝果汁、饮料等,会加重水盐流失。
发热处理
退热贴贴在额头、腋下,体温>38℃吃退烧药。
不要乱吃抗生素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类药物,避免自行滥用。
一旦出现以下严重症状
必须立即就医!
● 高热不退(>39℃)
● 明显脱水(口干、少尿、大于12小时无尿)
● 便血、喷射状呕吐
● 意识混乱、极度乏力
03
速速来看!
吃货“保命”指南快码住!
知道了沙门氏菌的恐怖之处
干饭都不香了?
别慌!收好这份指南
让你既能享受美食
又能远离危险!
日常烹饪与储存需注意!
●彻底加热,避免生食:
避免食用未熟食物,禽肉中心温度至少74℃,鸡蛋全熟食用(蛋白凝固、蛋黄无流动性)。
● 生熟分离,双刀双板:
生食、熟食使用不同刀具、砧板。处理生食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 选购储存,步步谨慎:
不买破损鸡蛋,蔬果食用前,用流水冲洗。
生食放冰箱下层,熟食放上层,避免生食汁液滴落污染其他食物。
建议在冰箱冷藏室、冷水(需换水)或微波炉中解冻食物,避免室温解冻。
● 剩菜处理,趁热封藏:
剩菜应尽快冷却,并在1~2天内食用完,食用前彻底加热至65°C以上,这样可以杀灭可能滋生的沙门氏菌等细菌。
新鲜不等于安全
冰箱不是保险箱
吃熟的、勤洗手、不乱吃
守住全家的餐桌安全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