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2025-06-09 10:20来源: 新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王兰兰(前中)和义工们合影(5月28日摄)。

  在云南昆明五华区幸福家园小区,有一间烟火气满满的爱心食堂。小区里的老人只花三块钱,就能吃一顿荤素搭配的饭菜,残障人士、8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免费用餐。这间食堂开业13年从未涨过价,已累计惠及400余名老人。这份坚持,承载着创办者王兰兰对实现女儿遗愿的一往情深。

  2005年,王兰兰的女儿因病去世。整理遗物时,她发现女儿的日记本上写着:“我想成为一名慈善家,回报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王兰兰从此便踏上公益之路,用行动延续女儿未竟的心愿。

  2012年,搬入幸福家园小区的王兰兰发现,这个廉租房小区里居住着许多生活困顿、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为了解决他们的就餐难题,王兰兰在小区内办起爱心食堂。

  王兰兰和义工们每天早晨七点开工,买菜、择菜、做饭、洗碗、打扫……过得忙碌而充实。每天中午和傍晚,爱心食堂人来人往,饭菜飘香。对于居家卧床的老人,王兰兰会送餐上门,甚至帮忙代缴生活费用、协助就医。

  在爱心食堂的储物间里,整齐码放着社会各界捐赠的粮油物资。13年来,爱心食堂多次因资金短缺濒临倒闭,又总在爱心接力中重获新生。“是无数双温暖的手,托起并延续了这份爱。”王兰兰说。

  聊起爱心食堂的未来,王兰兰望向一旁的义工姐妹们,眼中充满感激,又露出隐隐的担忧。平均年龄逾六旬的她们,每天在爱心食堂工作十小时以上,几乎全年无休。义工沈淑清自爱心食堂开业就来帮工,“只要身体允许,我们都会一直坚持下去。”

  60平方米的爱心食堂空间不广,却装满了对小区老人的关爱;十余名义工的队伍不大,却传递着十三年如一日的温暖。王兰兰和义工们用朴素的行动,为老人们筑起一处避风的港湾。这份爱,如同春城的阳光,温暖绵长,生生不息。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人们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排队打饭(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王兰兰给一名老人打饭(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王兰兰(中)和义工们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择菜(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王兰兰与一名老人交谈(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来吃饭的老人排起长队(2024年3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王兰兰(中)在昆明市五华区一家菜市场为爱心食堂采购食材(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王兰兰(右一)在昆明市五华区一家菜市场为爱心食堂采购食材(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王兰兰(右一)在昆明市五华区一家菜市场为爱心食堂采购食材(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3年8月6日,王兰兰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给老人做饭;下图为2025年5月28日,王兰兰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给老人做饭。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3年8月6日,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义工沈淑清在收拾筷子;下图为2025年5月28日,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义工沈淑清(右)在给老人盛菜。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王兰兰(左)与一名老人交谈(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王兰兰给来吃午饭的老人盛菜(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王兰兰(左)和志愿者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王兰兰(右)和义工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2024年3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王兰兰(左)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2024年3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王兰兰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切菜(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王兰兰(中)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做饭(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王兰兰(左一)给老人打饭(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为实现女儿遗愿,她创办这间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

  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王兰兰将打好的饭菜端给一名残疾老人(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责任编辑:产婉玲]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日,各地驰援贵州榕江的抗洪抢险救援队伍开始有序撤离,当地群众自发涌上街头,送别救援队伍,表达感激之情。当日,各地驰援贵州榕江的抗洪抢险救援队伍开始有序撤离,当地群众自发涌上街头,送别救援队伍,表达感激之情。
04
7月3日,中铁上海工程局的工人在宁淮城际铁路(南京至淮安)5标项目跨滁河斜拉桥施工作业(无人机照片)。
04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蔡家崖村村民牛雨梅(左)和女儿在自家小院内查看枣树长势(6月30日摄)。以红色文化、杂粮产业为核心,当地不断拓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04
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淡水之源”“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生态功能,此外还发挥着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
03
6月30日,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如今,一些牧民采用机械化转场的方式来到夏牧场,开始搭建毡房、剪羊毛等工作。如今,一些牧民采用机械化转场的方式来到夏牧场,开始搭建毡房、剪羊毛等工作。
03
7月2日,集装箱船舶靠泊在东营港一突堤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东营港一突堤集装箱码头建成启用,填补了东营地区没有集装箱专用码头的空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03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地处湘鄂边界、长江南岸、洞庭湖东侧,河湖水系发达,渔猎文化源远流长。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地处湘鄂边界、长江南岸、洞庭湖东侧,河湖水系发达,渔猎文化源远流长。
02
当日,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集市乌日贡主题活动在莫日根广场举行,人们在活动中品尝传统美食,感受赫哲族非遗技艺,体验乌日贡传统项目。当日,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集市乌日贡主题活动在莫日根广场举行,人们在活动中品尝传统美食,感受赫哲族非遗技艺,体验乌日贡传统项目。
02
当日,随着最后一对长钢轨精准铺设到位,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十一局铺轨施工的西延高铁顺利实现轨道贯通。截至目前,西延高铁路基、桥梁、隧道和无砟轨道等重点施工任务,以及新建8座站房基础和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
02
这是地球彩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3时拍摄,经辐射校正、红绿蓝(558-631nm、500-573nm、434-477nm)三波段图像配准和彩色合成处理后制作而成。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
0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