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回暖,气温趋于稳定,正是开展身体活动的好时候!随着“体重管理年”的开展,通过管理体重获得健康收益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快来看看你的运动项目选对了吗?莫要辜负好春光,一起开始运动吧!
任何人都可以从规律运动中获益
不论年龄、性别或身体状况,任何人都可以从适合自己的规律运动中获得健康收益。
对于儿童青少年,积极的身体活动可以强健心肺功能,促进骨骼健康,帮助肌肉生长发育,改善运动能力和认知功能,保持心理健康。
对于成年人,规律开展身体活动可以促进能量消耗、帮助维持健康体重,进而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骨关节病等风险,还能舒缓神经紧张、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心理健康。
对于老年人,定期进行适宜的身体活动能加强平衡功能和协调能力,强化肌肉骨骼力量,防止跌倒的发生。
一
重点
保持身体活跃,减少静态行为
如今,许多人不仅缺少运动时间导致身体活跃度不足,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坐着或躺着的静止状态,使得静态时间过长。因此,少静与多动,两者要并重。
1.多动
一要培养规律运动的习惯并长期坚持;二要抓住可以动起来的一切机会。除了健走、跑步、跳舞、八段锦等,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步行代替乘车、用楼梯代替电梯、用站着听音乐代替坐着听音乐等等。
2.少静
不仅要减少久坐的总时间,还要减少单次不间断的久坐时间。很多时候,因为工作学习的原因,改变身体站或坐的状态并不容易,所以可以尝试从打断久坐状态的角度入手,比如每隔30~60分钟起来活动5分钟,散步、爬楼梯、伸展运动等,任何强度的身体活动都可以。
二
牢记
1.保证运动安全,合理搭配种类,力争达到推荐量。
安全是运动的前提,适量运动对健康有益,过度运动对身体有害。规律地开展身体活动应该是一个长期而稳定的习惯,应根据自身条件循序渐进,必要时在运动前应先进行健康筛查和运动能力评估,多次做短时间、中低强度的活动会更有益、更安全。
2.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还需要注意人身安全,避免不良的天气、道路等环境。
易过敏人群进行户外活动要谨慎,注意避开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并做好防护,或选择室内运动形式。
3.需知晓推荐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作为运动计划制定的标尺。
健走、跑步、骑自行车、跳绳、游泳等,属于有氧运动,成年人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至少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活动,或者两者的组合活动。
哑铃、弹力带、平板支撑等,属于强化肌肉的力量练习,成年人推荐每周有不连续的2天或以上从事加强主肌群的力量练习。还可以增加躯体或四肢的伸展、屈曲和旋转活动,以锻炼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对于老年人、体质较弱人群、慢性疾病患者等,若身体条件不允许达到推荐的运动量,则可进行各种力所能及的身体活动,同样有益。
不同人群的最佳运动方式
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各异,应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前,要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减少运动风险。
膝关节有损伤的人。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判断是否可以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
糖尿病患者。选择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如快步走、打拳、跳绳、游泳等,建议每周5天左右,每次30~40分钟,运动强度达到身体微微出汗或发热即可。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同时,也建议结合一些力量训练,要注意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心脏病患者。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错误的运动方式会加重病情,可以选择踢毽子、打羽毛球、骑行、慢跑等。运动前进行5~10分钟准备活动,运动后不能立即休息,可以进行5分钟的整理活动,使心脏逐渐适应运动量的减少。不要盲目追求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选适合自己的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的运动才是最好的。
高血压患者。有氧运动对降压有较好的作用,如慢跑、步行、打太极拳等。高血压患者可以根据自我喜好,选择2~3种运动方式,并随时观察运动时的心率,推荐每周运动5次,每次1小时左右。高血压患者应尽量少做剧烈运动,尤其是需要弯腰、低头的运动。如果在运动时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如果血压不稳,应到医院就诊。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适合早上运动,推荐运动时间为午饭后一小时到晚上九点前,下午或晚上运动控糖效果更好。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