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2025-05-12 11:22来源: 新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右)带领护士准备进行呼吸心跳骤停抢救工作。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右)接收新患者,并与120工作人员交接病人病情,准备为患者进行处置。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呼叫医护开展抢救工作。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10日,邵龙参与患者抢救工作,观察病情变化。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接收新入院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等护理操作。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左)指导年轻护士进行危重患者病情观察与记录。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8日,邵龙(右)在和急诊科值班护士交流。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8日,邵龙(右)在诊室协助处理患者伤口。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10日,邵龙观察整个病区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8日,邵龙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巡查。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8日,邵龙(左)和患者家属沟通。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8日,邵龙(中)和医生一起了解新入院患者情况。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8日,邵龙(右)对患者进行护理。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8日,邵龙(右)在指导急诊科实习护士录入数据。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右)指导青年护士规范应用抢救技能操作。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8日,邵龙查看科室内消毒设备运行情况。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8日,邵龙在给患者配药。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8日,邵龙(右)和同事交接工作。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5月8日,邵龙在午休期间通过电话了解新入院患者情况。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2020年2月16日,邵龙(右)在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对患者进行护理(资料照片)。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发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2020年2月10日,邵龙(左)在武汉武昌方舱医院交接班(资料照片)。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发

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2019年6月21日,邵龙(右)参加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辽宁)灾难现场模拟演练(资料照片)。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发

[责任编辑:张魏桔]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端午节将至,各地举行包粽子、做香囊、龙舟竞渡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人们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喜迎端午佳节。
25
5月24日,在法国南部小城戛纳,中国影片《狂野时代》主创人员踏上闭幕式红毯。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24日晚在法国南部城市戛纳闭幕,中国导演毕赣因执导《狂野时代》获得戛纳电影节特别奖。
25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开幕。“美丽工坊”是中国残联、全国妇联等五家单位实施的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据了解,“美丽工坊”已带动超1.24万残障女性灵活居家就业、3359人机构就业。
25
这是5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出舱的画面(视频截图)。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航天员陈冬时隔两年多再度漫步太空,航天员陈中瑞首次执行出舱任务。
23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正值水稻插秧季,当地农民应用卫星导航、纸膜插秧等现代农业技术,紧抓农时,田间一派繁忙景象。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正值水稻插秧季,当地农民应用卫星导航、纸膜插秧等现代农业技术,紧抓农时,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23
连日来,在位于洞庭湖畔的湖南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多家船舶企业加快生产进度,赶制订单。船舶制造是沅江市特色产业,形成了以游艇、钢制船舶、船舶舾装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全市现有船舶及配套企业60家。
23
这是5月21日拍摄的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明挖区间顶板浇筑施工现场。当日,历经40余名建设者连续35小时昼夜奋战,云南昆明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明挖区间顶板浇筑工程顺利完成,为长水机场航站楼建设及渝昆高铁后续架梁铺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连日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农业技术人员抢抓农时,应用卫星导航技术以及大垄垄上密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加紧开展大豆播种工作。连日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农业技术人员抢抓农时,应用卫星导航技术以及大垄垄上密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加紧开展大豆播种工作。
22
连日来,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位于山西南部的运城盐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从空中俯瞰,如同一块块散落在大地上的调色盘。连日来,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位于山西南部的运城盐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从空中俯瞰,如同一块块散落在大地上的调色盘。
22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