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喘不上气,能否帮帮忙?”
近日,
一名女乘客在地铁出行途中
突发呼吸困难,
工作人员拿出的一个塑料袋
立了大功,
这是咋回事儿?
7日晚7时24分,
在武汉地铁4号线七里庙站,
一名女孩在同伴的搀扶下,
缓缓下车坐在站台座椅休息。
“她喘不上气!
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
能否帮帮忙?”
女孩休息后症状没有缓解,
反而有加重的迹象,
同伴急忙向
站内工作人员张阿心求助。
张阿心看到,
女孩瘫坐在座椅上,
面色苍白,双手僵硬,呼吸急促。
同伴急得满头大汗说,
两人乘坐地铁4号线出行途中,
女孩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
起初以为是低血糖,
就想着下车休息一会儿,
没想到症状加重,
通过手机查询后
怀疑是呼吸性碱中毒。
张阿心立即通过对讲机
向值班站长罗俊婵报告,
此前两人均接受过急救培训,
其中就包括呼吸性碱中毒的处理办法。
于是两人迅速找来干净塑料袋
赶往站台。
地铁工作人员用塑料袋套住乘客口鼻。通讯员供图
“别怕,跟着我的节奏调整呼吸。”
罗俊婵、张阿心用塑料袋
轻轻罩住女孩口鼻,
帮助她回吸二氧化碳。
在工作人员的安抚下,
乘客很快调整好呼吸节奏,
紧张的情绪逐渐平复。
乘客利用塑料袋回吸二氧化碳。通讯员供图
4分钟后,
女孩症状有所好转,
面色慢慢恢复红润,
僵硬的双手也能轻微活动。
罗俊婵贴心地递上热水,
并一直陪伴直到女孩状态稳定。
乘客症状好转。通讯员供图
晚上7时40分,
女孩呼吸恢复平稳,
一番感谢后坐地铁离开。
医生提醒:
先判断有没有缺氧再套袋
武汉地铁工作人员巧用塑料袋,帮呼吸困难乘客缓解症状的视频在网上发布后,不少网友留言称,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对此,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夏剑表示,贸然用塑料袋捂住口鼻有风险,一定要准确判断有没有缺氧再套袋,否则会加重呼吸困难。
“如何判断有没有缺氧?看嘴唇和指甲有没有紫绀最简单。”夏剑介绍,呼吸性碱中毒又叫过度换气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紊乱之一。它的发生有明确诱因,最常见的是剧烈运动和情绪起伏过大所致,特别是出现焦虑、生气等负面情绪时,导致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肺内二氧化碳就会排出过多,造成体内酸碱失衡。
在体内呈碱中毒的情况下,血钙和血钾会下降,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手脚麻木,甚至手指痉挛呈鸡爪状、全身发麻、四肢抽搐等情况。这类患者全程意识都是清醒的,却不能完整说出一句话。
他解释,呼吸性碱中毒是由于过度呼吸导致体内二氧化碳呼出过多,打破了身体酸碱平衡状态引起的。大多数的患者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就能自行缓解,比如深吸气后憋一会儿,再慢慢把气吐出来。最简单的办法是尝试着用密闭的物品,比如一个纸袋、塑料袋或口罩捂住患者的口鼻,将呼出的二氧化碳重新吸回到体内去。实在没有东西,用手短暂地捂住一会儿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夏季是呼吸性碱中毒的多发季节,人体在高温酷暑与连绵阴雨的交替中加速新陈代谢,汗液分泌增多,容易引起电解质失衡,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加剧情绪波动。夏剑提醒,虽然大部分呼吸性碱中毒预后良好,但严重者也可出现生命危险。因为碱中毒可导致患者体内血钾下降,使心脏电生理异常,从而发生致命的心律失常。若处理后症状仍无法缓解,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
记者| 陶常宁 刘璇
通讯员| 李丹 产启斗 杨傲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