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在为夹不到娃娃气到拍桌,有人早已在25米高空驯服“机械巨兽”——镇江港90后门机司机唐义朝,用十年时间把港口机械中“显眼包”门机玩成绝活,他不仅练就“一钩准”神技,更自创“唐门操作法”等秘籍,成为公司每一位门机司机上岗前的必修课。他也刚拿下“全国劳模”称号,今天就带你揭秘这位恐高小伙的开挂人生!
恐高少年的逆袭:
把手臂当吊臂,用绳子练操作
在距离地面25米的门机驾驶室里,唐义朝靠着操作杆和脚踏板,轻松玩转40多米高的巨型“抓娃娃机”。一钩下,货物稳稳地被吊起。
要知道,门机司机手柄轻微一抖,下面的物体会有一到两米的摆动,唐义朝是怎样做到“一钩准”,并保证13年来货物零损耗、安全零事故的呢?
2012年,18岁的唐义朝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门机司机。学会计出身的他,第一次跟着师父登上10层楼高的驾驶室时,恐高的他被汗水湿透了衣衫,师父传授的操作手法,他一句都没听进去。为了克服恐高,每天攀爬门机成了他的日常。为了尽快熟练操作门机,唐义朝把自己的手臂当作门机吊臂,用手指捏住线绳一端,另一端绑上物品,模拟门机的起升、旋转动作,反复钻研。到了门机上,更是一秒一秒地“抠”动作。
“我们操作的这种手势或者是习惯,其实都是千篇一律,你要总结出普遍的规律来加以提炼,你才会有所突破。”唐义朝说。
细节控的“反套路”操作:
省0.1秒都是战斗
作为一名“细节控”,唐义朝注意到,船舱内货物增加或减少,以及江水涨潮落潮,货轮吃水线都会发生微妙变化。他据此总结出抓斗低位贴行抓吊货物的方法,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
“江水涨潮落潮和这个泊船的高度差,让你产生的视线差也会浪费很多时间。我们抓了这个视线差,船舱的高度可能高上来,那我可能抓斗拎得非常高,但是这个可能会浪费大量的作业时间。你只有把这个时间控制刚刚好,你这个抓斗正好能旋转能出仓,这个时间基本上就会省个可能一秒不到,但是如果说你每个班或者一个班这样坚持下来的话,那你节省的时间就非常长。”唐义朝说。
从“单机玩家”到“副本开荒者”:
一人解锁N种操作
镇江港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已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最大的钾肥进口港。门机班组作为装卸转泊作业的第一关,如何在确保货品快进快出的同时,减少钾肥的抛洒滴漏?唐义朝打算“攻下”这个难题。
“这个货仓里面的货,可能长时间的运过来之后,它是比较板结的,就是靠我们抓斗是抓不干净的,就是你必须要下挖机。下挖机的时候,它有很多的工序要先把我们抓斗卸下来,然后再把挖机下下去,挖机挖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同步作业。那我们就想如果说,我们是不是有这个操作方法,会一点一点抓钾肥,舱内上面不留货,这样子就不用下挖机。”唐义朝说。
经过反复实践,唐义朝自创了“回形抓货法”,应用于港口散货装卸作业。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让门机先抓边,再绕圈,后抓平,按照“回形”线路从外往内逐层抓取钾肥,尽可能使舱内保持大平面,让每次抓取尽可能抓实、抓满。这套“唐门操作法”,如今已成为一线工人实操培训的重要内容。
“本事多,脑子活”,同事们这样评价唐义朝。可他并不满足于开好门机,还钻研起了海轮吊机的操作。克令吊固定在船舱边,装卸件杂货时存在视线盲区,过去需要人工指挥。唐义朝发现,舱位对面的克令吊可以相互协助,解决视线盲区的问题。
“舱口对面还有一个吊机,那你可以用对面这个吊机去作业,但是它通过减少视线盲区,减少工人指挥这些不必要的一个操作过程,它就可以节约很大的时间。”唐义朝说。
于是,唐义朝又创新了一个“船关操作法”,工班效率提升60%,安全性也大幅提高。2021年,唐义朝工作室成立,共计50多人在他的指导下掌握了门机的复杂操作技法,工作室参与自主研发料斗无人控制系统,多人在省、市技能比赛中获奖。唐义朝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荣誉。
“师父教我的不仅是技术,而是如何通过产改,拥有匠心,成为匠人。未来我也想成为像他这样的人。”唐义朝工作室成员赵玉婷说。
2025年4月,唐义朝获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如今,港口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也将带领工作室成员,在技术攻关、技术革新上持续发力,为传统产业转型贡献一份力量。”唐义朝说。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丨明玉花 史哲铭 孙浩瀚 徐明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