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首批在轨繁育果蝇即将返回地球 有望获得多项科学成果

2025-04-29 20:46来源: 新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酒泉4月29日电(李国利、杨吉)中国空间站在轨繁育的首批果蝇近日将随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开展相关研究的我国科学家表示有望获得多项科学成果。

  果蝇个体小、繁殖快、行为丰富,与人类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是一种兼具保守性和适应性的优良模式生物。2024年11月15日,我国首次通过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将果蝇带上太空展开实验,旨在研究在空间亚磁-微重力复合环境下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行为表现及基因表达等变化规律。

  据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岩介绍,一个多月的实验共连续培育出三代果蝇,航天员对每一代都进行了转移操作和采样收集。

  这是我国首次在中国空间站里建设果蝇培育平台并开展科学研究,也是国际上第一次在空间站中设置空间亚磁环境并探索其生物学效应。李岩说:“这表明果蝇在太空缺乏重力场和磁场的特殊环境下具备生长发育和求偶交配等繁殖能力,为研究太空环境下生物生殖、发育和大脑、行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基础,也为未来人类太空远航的健康保障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科研人员还获得大量视频数据,用于分析研究果蝇在空间环境中的生长发育以及睡眠、求偶等行为特征。

  “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了一些与地面完全不同的新的行为模式。因为没有重力,果蝇会出现飘浮甚至翻跟头的状态,交配成功率与地面相比也偏低。”李岩说,“飘的同时,果蝇还会不断地搓腿,这种行为在地面上也会有,反映了它的焦虑状态,就像人类着急了会挠头。”

  果蝇在中国空间站的研究平台位于生命生态实验柜的小型通用培养箱,这个培养箱能严格控制温湿度、光照周期和气体循环条件等。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介绍,自2022年7月24日随问天实验舱升空以来,生命生态实验柜相继开展了拟南芥、线虫、果蝇、斑马鱼等动植物的空间生长实验,这些实验有望揭示微重力对生物个体生长、发育、代谢的影响,促进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理解等。

  根据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将于近日返回地球。“这些被冻存的果蝇将随飞船一并天外归来,用于开展基因测序等研究分析。”李岩说。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首次集中展出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
01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银高铁包惠段于8月2日启动联调联试,计划于年内开通运营。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银高铁包惠段于8月2日启动联调联试,计划于年内开通运营。
01
8月30日,游人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水上森林景区乘坐竹筏游览美景(无人机照片)。秋日里,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乐享好时光。秋日里,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乐享好时光。
01
8月30日,在山东省荣成市府新小学,小学生们跨越“成长跨栏”,步入新学期。开学在即,各地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新学期。开学在即,各地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新学期。开学在即,各地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新学期。
31
这是8月30日拍摄的成渝中线高铁科学城站六线道岔特大桥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8月30日,由中铁十二局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科学城站六线道岔特大桥顺利合龙,为线路按期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31
这是8月30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内拍摄的银河下的6号火山与草原(堆栈合成照片)。初秋时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草原上,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沐浴在星空与银河之下,景色壮美动人。
31
记者29日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了解到,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北京市综合运用国旗红旗、立体花坛、宣传画面、夜景照明等形式进行景观布置工作,以庄严隆重、恢宏大气的氛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30
8月28日晚,布置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四万盏太阳能灯将鸣沙山一面山体点亮,让夜晚的大漠更具魅力。
30
8月29日,西安市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举行“长安霓裳·跟着国潮游陕西”汉服文化推广活动,在七夕节为市民游客送上一场文化大餐。
30
题:为什么战旗美如画——8位阅兵擎旗手讲述战旗背后的故事 阅兵活动当天,第82集团军某旅二级上士陈卓将手擎“势如破竹”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2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