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一箭凌云九霄重,万里星河追梦,神舟探苍穹。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5次发射任务,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6名航天员、41人次进入太空执行飞行任务。此次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1次飞行、神舟飞船的第20次飞行。
增强现实技术展示载人飞船发射全过程
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了解一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全过程。
当0号指挥员下达“点火”指令,长二F火箭伴随着一团烈焰垂直腾空而起。火箭起飞重量约500吨,90%都是液体燃料的重量。
大概12秒后,火箭不再垂直向上飞行,而是拐一个弯,沿着地球的倾斜度来飞行,这样可以节省燃料,这一动作叫做程序转弯。
飞行至120秒左右,逃逸塔完成使命并与火箭分离。这时,火箭的飞行高度大概在40公里左右。尽管逃逸塔分离,但这并不意味着航天员的安全保障就此结束,高空逃逸发动机等将继续为航天员保驾护航。
接下来,火箭飞行到152秒左右,四个助推器将耗尽燃料,它们会同时与火箭主体脱离,让火箭继续轻装前行。
几秒钟后,一级火箭也将耗尽燃料,火箭一二级分离,由二级火箭继续带着飞船加速前行。
205秒左右,火箭带着飞船冲出稠密大气层。没有了空气阻力,包裹着飞船的整流罩也就完成了使命,与火箭分离,自此飞船就暴露在了太空里。
460秒左右,二级火箭的主机停止工作,改成由推力较小的游机把飞船送往太空中的预定轨道。
接下来,580秒左右,二级火箭与飞船完成船箭分离。飞船进入目标轨道,火箭的使命也就圆满完成了。
最后一个关键时刻就是飞船的太阳帆板展开,当阳光照射到太阳帆板后,飞船就能实现自身的能源供应了。
飞船将进入自动快速交会对接阶段
神舟二十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接下来的飞行控制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续完成,有关飞控中心的情况,来看总台央视记者劳春燕稍早前发回的报道。
在船箭分离、飞船入轨之后,进行飞行控制是由北京飞控中心继续接手。记者在现场发现,飞控大厅口令密集了很多。对于飞控团队来说,发射成功,他们的重头戏刚开始。
这次采用的是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进入远距离导引段,先要绕三圈,6次变轨,来到空间站后方约43公里处。然后开始近距离导引。经过一次次停泊,最后平移靠拢。
虽然飞船智能,都自己会算,但是并不是说啥都不干,地面上也要计算,比对复核船上的计算策略。船上虽然有算法在走,地上也要随时准备接手。
增强现实技术展示交会对接全流程
我们看到,本次任务接下来将进入到交会对接阶段。我们再通过一段增强现实技术了解一下此次交会对接的过程。
神舟飞船在经历了系列的变轨之后,来到空间站后下方的位置,这时,飞船会进行一个俯仰调姿,把自己调整为与空间站核心舱垂直的姿态。然后逐渐来到核心舱径向,也就是核心舱下方200米的位置。在这里,神舟二十号再进行滚动调姿,也就是逆时针转体180度。之后,飞船上所携带的测量敏感器经过系列位置确认,继续向核心舱节点舱下方19米的位置靠近,在19米保持点再次确认位置后,飞船继续靠近核心舱节点舱径向对接口。最后对接机构捕获、锁紧,这样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最终完成对接,形成“三舱三船”新的组合体。
交会对接后 6名航天员将实现“太空会师”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后,神舟二十号乘组的航天员们将从飞船返回舱穿过轨道舱进入中国空间站。届时,6名航天员将实现“太空会师”。此刻,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内,神舟十九号乘组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已做好精心准备,迎接队友入驻,我们在镜头里也看到了“欢迎队友”四个大字。目前,中国空间站整体运行情况安全稳定,已实现常态化太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