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姚瑞鹏
截至4月23日下午,国际黄金市场突现“跳水”行情,现货黄金价格从3420美元/盎司高位急速下挫,截至发稿时到3319.24美元/盎司,创下近两年最大单日跌幅,市场情绪骤然降温。
“早上刚上班就接到调价通知,足金饰品每克降了27元。”北京西单某周大福门店的销售顾问李婷告诉记者。4月23日,周大福、周六福等品牌金价从1082元/克下调至1055元/克,周生生更是降至1048元/克。李婷说,不少前几天刚买金的顾客发消息询问“是不是买亏了”,甚至有人要求退货,但黄金饰品一经售出,通常不支持无理由退换。
今年以来黄金热时常成为热搜,但很多在热度之下,缺乏投资知识和技巧,使用AI、抓阄等方式投资黄金的年轻人也受到了市场教育,在社交平台中,话题#金价跌了还能买吗#已有超过129万篇讨论笔记,更多新手陷入“既怕错过又怕深套”的焦虑中。
“跟风买金”的年轻人遭遇市场“冷水”
“我上周刚花5万买了金条,现在一克跌了快30块,相当于直接亏了1500。”27岁的杭州互联网从业者王磊懊恼地说。他原本对黄金投资并不了解,但看到社交媒体上“金价暴涨”的讨论后,决定“跟风上车”。他坦言,自己的投资决策主要来自短视频平台的“理财博主”推荐,以及某款AI分析工具的“买入信号”。
像王磊这样的年轻投资者不在少数。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发现,话题#金价跌了还能买吗#已有超过129万篇讨论笔记,其中不少是年轻投资者分享的“踩坑经历”。有人晒出自己“高位接盘”的金条购买记录,询问“该割肉还是补仓”;也有人后悔道:“本来想买来保值,结果一买就跌,还不如存银行。”
更令人意外的是,部分年轻人甚至用“玄学”方式决定黄金投资。24岁的上海白领张萌告诉记者,她和朋友在购买黄金前,会用“抓阄”的方式决定买金条还是金饰。“我们写了几个选项,抓到哪个就买哪个,觉得这样比较公平。”她苦笑着说,自己“抓”到了金饰,结果现在金价下跌,加上工费溢价,亏损比买金条的朋友更多。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2023年中国黄金市场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Z世代黄金投资者占比从2021年的11%升至2023年的34%,他们中超过六成首次接触贵金属投资。而以上非理性投资行为正遭遇市场的严厉教育。某黄金交易平台风控工作人员透露,近三日平台咨询量暴增,其中72%为35岁以下用户,问题集中于“该割肉还是补仓”。在社交平台笔记评论区下,讨论分化严重:技术派主张“暴跌后必有反弹”,价值投资者呼吁“等待美联储政策明朗”,而更多新手陷入“既怕错过又怕深套”的焦虑中。
“以前总觉得黄金稳赚不赔,现在才知道也会大起大落。”王磊说,他决定暂时观望,等市场稳定后再做决定。而张萌则笑称,以后投资前会多做功课,“至少不会再靠抓阄决定了”。
(网友高价买入的记录)
黄金投资需理性 短期波动或持续
面对市场的剧烈波动,国家注册黄金分析师张文斌表示,近期黄金市场的快速上涨积累了较多获利盘,一旦市场情绪转变,容易出现大幅回调。“普通投资者不宜盲目追高,更不要用杠杆炒金,否则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对于“现在是否适合抄底”的问题,市场观点出现分歧。看多者认为,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央行持续购金仍将支撑金价。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央行黄金净购买量达1037吨,连续第二年突破1000吨,中国央行也已连续17个月增持黄金。但看空者则指出,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可能导致美元走强,从而压制金价。
“黄金适合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但不适合短期炒作。”张文斌建议,普通投资者配置黄金的比例不宜超过总资产的10%-15%,且应以长期持有为主,而非频繁交易。对于已经高位买入的投资者,他建议:“如果资金不急用,可以耐心等待;但如果是用借贷资金投资,可能需要考虑止损。”
对于许多刚入场的年轻投资者来说,这次暴跌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市场教育”。分析人士指出,黄金作为避险资产,长期来看仍具备配置价值,但投资者需理性看待短期波动,避免盲目跟风。市场调整或许正是检验投资心态的“试金石”——只有真正理解风险的人,才能在未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