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呼和浩特市民王女士
因连续熬夜加班
嘴唇周围突然冒出一簇小水疱
本以为只是“上火”
不料水疱逐渐扩散至硬币大小
后前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
被确诊为单纯疱疹
熬夜成导火索 免疫力防线崩塌
王女士回忆,发病前一周因项目赶工,每天仅睡4小时,常靠咖啡提神。起初唇部仅有轻微紧绷感,次日便出现透明水泡。“不疼不痒就没重视,没想到扩散这么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段妍告诉记者,患者此前感染过HSV-1型病毒,病毒长期潜伏在三叉神经节,近期免疫力下降致其“死灰复燃”。
熬夜后为何“烂嘴角”?专家解析病毒真相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分为HSV-1和HSV-2两种类型。”段妍介绍,HSV-1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亲吻、共用餐具或毛巾等,常引发口唇疱疹;HSV-2则以性接触传播为主。
王女士的病例是典型的HSV-1复发感染。“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一旦免疫力下降,如熬夜、压力大或感冒,就会‘死灰复燃’。”段妍介绍,近期接诊患者中,90%复发者均有熬夜、压力大、感冒等诱因。
从水疱到结痂病程全解析
段妍详细描述了单纯疱疹的病程:
1.前驱期,局部刺痛、发痒;
2.水疱期,成簇小水疱,内含透明液体;
3.破溃期,水疱破裂形成溃疡;
4.结痂期,7-10天自愈,不留疤痕。
“若在皮肤发痒的24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缩短病程。”段妍建议,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挑破水疱导致感染或留疤。
【防治指南】黄金24小时阻断病毒
治疗关键:
•口服药物: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发病24小时内使用可缩短病程50%)
•局部处理:3%阿昔洛韦乳膏+硼酸湿敷(忌撕痂、挑水疱!)
预防贴士:
•增强免疫力:每日睡眠≥7小时,补充维生素B族
•避免诱因:紫外线强时戴口罩,冬春季注意唇部保湿
•切断传播:水疱期不亲吻婴幼儿,餐具毛巾单独使用
春季高发!警惕带状疱疹“趁虚而入”
春季不仅是单纯疱疹的复发季,也是带状疱疹的活跃期。段妍指出,近期门诊带状疱疹患者明显增多。“许多患者误以为带状疱疹是‘老年病’,其实熬夜、压力大、感冒等导致的免疫力下降,会让病毒有机可乘。”
病毒溯源与高发诱因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与单纯疱疹病毒(HSV)同属疱疹病毒家族,但致病机制不同。约95%的成年人体内潜伏着这一病毒,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沿神经“复活”,引发单侧皮肤簇集水疱和剧烈神经痛。段妍解释:“春季气温波动大,昼夜温差常超10℃,易诱发感冒;加上熬夜后免疫力底下,形成病毒激活的‘完美条件’。”
识别与防治要点
1、典型症状:身体单侧出现带状排列的红斑、水疱,伴随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常见于腰背部、胸腹部及头面部。约15%患者早期仅表现为神经痛,易误诊为心绞痛、偏头痛等。
2、黄金治疗期:发病72小时内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降低50%后遗神经痛风险。若出现不明原因单侧疼痛,建议尽早就医筛查。
3、预防策略:50岁以上人群推荐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有效性超90%);年轻人需保持每日7小时睡眠,适量补充维生素C、B族。
段妍医生特别提醒
“近期呼和浩特气温起伏剧烈
年轻人若连续熬夜后出现局部刺痛
不要简单当作‘上火’,及时排查尽早治疗
家中老人如突发剧烈疼痛
更需警惕‘隐形’带状疱疹。”
记者 梁婧姝 贾思敏